税收分享制度的他国镜鉴与引申

被引:6
作者
李万慧
机构
[1] 重庆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部
关键词
税收分享; 软预算约束; 财政改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12.42 [税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运用软预算约束理论,通过对中国和德国的税收分享制度的分析,指出德国的税收分享转移支付由于内置了均等化政策,导致严重的负激励和软预算约束问题,德国均等化的代价是巨大的。中国的税收返还制度将均等化政策分离给了一般性转移支付,从而规避了这一问题,中国的转移支付体系是优于德国的。中国应当保留而不是取消税收返还制度,并对其进行纵深设计。
引用
收藏
页码:134 / 14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2]  
“Grants and Soft Budget Constraints”. Marianne Vigneault. “Intergovernmental Fiscal Transfer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 2007
[4]   完善公共财政制度 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J].
安体富 .
财经问题研究, 2007, (07) :3-8
[5]   德国模式与我国“中部崛起”的财政政策选择 [J].
赵国旭 .
地方财政研究, 2008, (03) :55-58
[6]   缩小东西部差距:德国财政平衡制度及借鉴 [J].
张启春 ;
陈秀山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4, (01) :84-87
[7]   增值税“扩围”改革与中央和地方财政体制调整 [J].
施文泼 ;
贾康 .
财贸经济, 2010, (11) :46-51+145
[9]  
The Soft Budget Constraint. Kornai,Janos. Kyklos . 1986
[10]   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考 [J].
李齐云 .
财贸经济, 2001, (03) :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