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因灾蠲免程序及其实效

被引:15
作者
么振华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
自然灾害; 报灾; 检灾; 损免; 实效; 考课;
D O I
10.15895/j.cnki.rwzz.2005.03.023
中图分类号
K242 [唐(618~907年)];
学科分类号
0602 ;
摘要
唐代对自然灾害及其赈济非常重视,建立了一套包括地方报灾、御史检灾、朝廷下令损免等内容在内的比较系统完整的因灾蠲免制度,并将其纳入唐律。在报灾检覆过程中出现的匿灾、妄报及相关的营私舞弊行为,与唐代文官的考课制度有很大关系。这使得唐朝的因灾蠲免实效受到政治状况与吏治好坏的影响,在唐代不同时期由于官员不同,因灾蠲免的效果是不同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2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遣使与唐代地方救灾 [J].
毛阳光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4) :20-25
[2]   中国古代职官考课制度特点初探 [J].
朱伟华 ;
徐璋 .
历史教学问题, 1998, (05) :19-23
[3]   唐代官吏考课制度 [J].
宿志丕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 (01) :61-66+71
[4]   唐代官吏的考课制度 [J].
徐连达 .
文史知识, 1983, (06) :56-60
[5]   唐代的考课制度 [J].
高世谕 .
东岳论丛, 1983, (02) :91-96
[6]  
白居易集[M]. - 中华书局 , (唐)白居易, 1979
[7]  
唐律疏议笺解[M]. - 中华书局 , 刘俊文撰, 1996
[8]  
《龙筋凤髓判》校注[M].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唐)张〓撰, 1996
[9]  
许孟容传 .2 《新唐书》卷162 .
[10]  
令长部.黜责 .2 《册府元龟》卷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