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2006~2008年海南省疟疾媒介按蚊的数量、密度和构成调查
被引:4
作者:
肖丹
[1
]
龙泳
[1
]
王善青
[2
]
李朗
[1
]
闫永平
[1
]
徐德忠
[1
]
胡锡敏
[2
]
王光泽
[2
]
曾文
[2
]
机构:
[1] 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
[2] 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来源:
基金: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按蚊;
构成比;
趋势;
D O I:
10.13604/j.cnki.46-1064/r.2010.03.025
中图分类号:
R531.3 [疟疾];
R184 [防疫措施和管理];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100401 ;
摘要:
目的了解海南省按蚊数量、密度和构成情况,为确定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海南省国家级疟疾监测点年度按蚊监测数据,计算2006~2008年各年捕获的按蚊总数和捕获密度(只/人饵)。采用χ2检验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比较2006~2008年各类按蚊的构成比及其变化趋势。结果2006~2008年捕获按蚊数和捕获密度分别是200(1.10)、201(1.05)和135(0.58);三年中,大劣按蚊、微小按蚊和中华按蚊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9.97,P=0.0005);大劣按蚊的构成比存在升高趋势(Z=3.36,P=0.0008),中华按蚊的构成比存在降低趋势(Z=-2.33,P=0.02),微小按蚊的构成比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Z=-0.55,P=0.58)。结论2006~2008年海南省按蚊数量和密度逐步下降,大劣按蚊的构成比显著升高,提示应加强对大劣按蚊的防控。
引用
收藏
页码:265+277 / 265
+277
页数: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