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利益主体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作用机制——以福建长汀县为例

被引:3
作者
祁新华
叶士琳
机构
[1]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不同利益主体; 作用机制;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资源环境; 长汀县;
D O I
10.16843/j.sswc.2012.04.010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贫困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多维、复杂、因地而异的,需要翔实数据与典型案例的支撑,更需要全新的视角。传统研究过于强调某一主体的作用,忽略了不同主体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忽视了不同主体之间相互作用过程,因此,还不足以全面理解贫困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以福建长汀县为典型区域,运用利益主体分析框架探讨政府、民众、企业、非政府组织(NGOs)、国际组织等不同利益主体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充分理解不同利益主体的作用机制,并为同类区域制定扶贫战略与资源环境保护政策提供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5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3]   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的水蚀荒漠化及其治理 [J].
陈志清 .
地理科学进展, 1998, (02) :67-72
[4]  
典型区域土壤侵蚀的地理学分析[D]. 林惠花.福建师范大学. 2009
[5]  
One size does not fit all: Matching breadth of stakeholder participation to watershed group accomplishments[J] . Tomas M. Koontz,Elizabeth Moore Johnson. Policy Sciences . 2004 (2)
[6]   The big questions in geography [J].
Cutter, SL ;
Golledge, R ;
Graf, WL .
PROFESSIONAL GEOGRAPHER, 2002, 54 (03) :305-317
[7]  
Links between rural poverty and the environ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sset categories and investment poverty[J] . Thomas Reardon. World Development . 1995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