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微物理方案对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模拟的影响

被引:18
作者
孙晶
楼小凤
史月琴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关键词
微物理方案; 梅雨锋暴雨; 数值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尺度模式中描述湿物理过程的方案主要有对流参数化方案和云微物理方案,当网格距达到可以分辨积云对流尺度时,云微物理方案对描述云和降水物理过程的作用将变得更为重要。利用GRAPES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7年7月7—9日中国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从降水量、雷达回波、水成物分布方面结合观测资料,分析了NCFP简单冰相方案(Ncepcloud3)、复杂冰相方案(Ncepcloud5)、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CAMS)双参数复杂冰相微物理方案对梅雨锋暴雨模拟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这次暴雨过程,CAMS方案对小雨、中雨和大雨的模拟最好,Ncepcloud3和Ncepcloud5方案在暴雨以上的TS评分较高,CAMS方案模拟的暴雨中心最大值最接近实况;不同微物理方案对中尺度对流系统形成发展的模拟有差别,Ncepcloud5方案模拟的弱回波范围偏小,CAMS方案在强回波两侧的弱回波区范围虽比实况偏大,但反映了对流回波周围存在层状回波的特点;CAMS双参数方案能够模拟出与CloudSat卫星实测资料相似的冰粒子含水量和数浓度大值区的垂直分布特征,Ncepcloud3和Ncepcloud5模拟结果更强,并且,不包含冰粒子数浓度;初步分析了微物理方案模拟差异的原因,在对流系统初始阶段,模拟差异主要由动力过程产生,在对流系统发展成熟阶段,微物理过程对模拟结果有重要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799 / 80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GRAPES非静力数值预报模式的三维变分资料同化系统的发展 [J].
马旭林 ;
庄照荣 ;
薛纪善 ;
陆维松 .
气象学报, 2009, 67 (01) :50-60
[2]   GRAPES物理过程的优化试验及程序结构设计 [J].
徐国强 ;
陈德辉 ;
薛纪善 ;
孙健 ;
沈学顺 ;
沈元芳 ;
黄丽萍 ;
伍湘君 ;
张红亮 ;
王世玉 .
科学通报, 2008, (20) :2428-2434
[3]   GRAPES新一代全球/区域多尺度统一数值预报模式总体设计研究 [J].
陈德辉 ;
薛纪善 ;
杨学胜 ;
张红亮 ;
沈学顺 ;
胡江林 ;
王雨 ;
纪立人 ;
陈嘉滨 .
科学通报, 2008, (20) :2396-2407
[4]   CAMS复杂云微物理方案与GRAPES模式耦合的数值试验 [J].
孙晶 ;
楼小凤 ;
胡志晋 ;
沈学顺 .
应用气象学报, 2008, (03) :315-325
[5]   2007年淮河流域致洪暴雨及其中尺度系统特征的分析 [J].
赵思雄 ;
张立生 ;
孙建华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 (06) :713-727
[6]   不同初始场条件对GRAPES模式数值预报的影响 [J].
朱红芳 ;
王东勇 ;
管兆勇 ;
刘勇 ;
傅云飞 .
气象学报, 2007, (04) :493-502
[7]   显式云物理方案的研究进展 [J].
史月琴 ;
楼小凤 .
气象科技, 2006, (05) :513-520
[8]   不同降水方案对“03.7”一次暴雨过程模拟的影响 [J].
张曼 ;
王昂生 ;
季仲贞 ;
张文龙 .
大气科学, 2006, (03) :441-452
[9]   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试验中凝结加热的特征及对暴雨中尺度模拟结果的影响 [J].
王建捷 ;
周斌 ;
郭肖容 .
气象学报, 2005, (04) :23-35
[10]   中国冬夏季模式降水方案的应用分析研究 [J].
徐国强 ;
黄丽萍 ;
薛纪善 ;
陈德辉 .
气象学报, 2005, (01) :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