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法律化的思考

被引:3
作者
张建贤
机构
[1]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人文社科系北京
关键词
道德; 法律化; 泛法律主义;
D O I
10.13388/j.cnki.ysaj.2003.03.018
中图分类号
B82-051 [道德与政治、道德与法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道德法律化不仅具有内在依据,同时还具有形式和外在的依据及可能性。但并非所有道德都可以转化为法律。某种道德规范是否应该法律化,关键要看其对维护社会基本秩序和正常运行,以及发展地位和影响。法律固然重要,但它不能取代道德规范。因此,在进行道德法律化的过程中要防止泛法律主义,要准确把握道德法律化的限度及分寸。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8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法律与伦理的关系新论 [J].
刘华 .
政治与法律, 2002, (03) :2-6
[2]   “泛法律主义”思潮中的道德失缺 [J].
李正华 .
当代法学, 2002, (04) :43-47
[3]   道德的法律化分析 [J].
彭凯云 ;
梁秋花 .
广西社会科学, 2002, (01) :137-139
[4]   论道德的不同层次与法律的关系 [J].
刘国利 .
兰州学刊 , 2001, (06) :66-67+13
[5]   道德法律化的学理基础及其限度 [J].
刘云林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06) :33-38
[6]   法与道德关系模式的历史反思 [J].
严存生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1, (05) :36-46
[7]   道德立法: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的法律保障 [J].
陈炳水 .
江西社会科学, 2001, (01) :135-140
[8]   论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 [J].
范进学 .
法学评论, 1998, (02) :37-44
[9]  
法律的道德批判[M]. 江西人民出版社 , 曹刚著, 2001
[10]  
道德和法律理论的疑问[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美]理查德·A.波斯纳(RichardA.Posner)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