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周边生态抑制型贫困研究综述

被引:4
作者
罗俊 [1 ,2 ]
赵弘 [3 ]
赵燕霞 [1 ]
机构
[1]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
[2]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3]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
生态抑制型贫困; 贫困成因; 减贫措施; 大城市周边贫困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020106 ;
摘要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减贫取得重大成就,为世界减贫做出了积极贡献,但贫困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历史性难题。在我国某些大城市周边区域由于承担生态涵养和生态安全特殊功能而形成的"生态抑制型贫困区域"是一类特殊贫困区域,也是有望率先实现减贫、脱贫的重要区域。文章在梳理分析前人对生态抑制型贫困的概念、成因及缓解措施研究的基础上,从利用相邻城市资源、跨区域合作、多主体参与等方面提出了今后生态抑制型贫困减贫研究的方向和相关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3 条
[51]   创建贫困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的基本思路 [J].
严立冬 .
农业经济问题, 2002, (03) :48-51
[52]   生态旅游农业的发展及其创新意义 [J].
宋晓虹 .
贵州农业科学, 2002, (01) :59-62
[53]   欠发达区县旅游开发研究──以重庆潼南为例 [J].
赵毅 ;
陈国生 .
重庆师专学报, 2000, (01) :11-15+37
[54]   我国农业县(市)绿色食品发展对策研究 [J].
龙花楼 ;
蒙吉军 ;
蔡运龙 ;
秦其明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9, (01) :62-65
[55]   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反贫困 [J].
周毅 .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8, (04) :21-26
[56]   贫困区的发生类型与可持续性脱贫对策 [J].
孙继凤 ;
刘爱荣 .
地域研究与开发, 1998, (02) :29-32
[57]   重庆市扶贫开发途径研究 [J].
祝志勇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02) :38-42
[58]   贫困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J].
厉以宁 .
中国社会科学, 1991, (04) :199-210
[59]   生产性贫困与社会性贫困 [J].
原华荣 .
社会学研究, 1990, (06) :81-88
[60]  
Poverty,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 Many-Patterned Nexus[J] . M. V. Nadkarni.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 . 2000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