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科学再思考:学科使命、政策过程与分析方法

被引:17
作者
黄璜 [1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2] 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
关键词
政策科学; 政策过程; 政策系统; 政策分析方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政策科学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分别对政策科学的"两种知识"、政策过程和分析方法这三种视角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政策科学最初提出"两种知识"的宏大任务,由于没有能形成统一范式,学科边界始终比较模糊,并且在科学导向和客户导向问题上纠缠不清,实际的"两分"存在于政策科学与其他面向公共政策的研究之间;政策阶段和政策网络等分析框架为理解政策过程提供了简化的描述或解释逻辑,但对改进政策系统促进决策理性方面作用有限;即使不考虑价值、历史和资源等因素,现有政策分析方法在知识与行动之间存在不对称性。本文最后简要讨论政策科学与公共管理学的关系,并提出工具视角和大数据或可成为重要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1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智库热的冷思考:破解中国特色智库发展之道 [J].
薛澜 .
中国行政管理, 2014, (05) :6-10
[2]   公共政策过程的三种视角及其对中国政策研究的启示 [J].
薛澜 ;
林泽梁 .
中国行政管理, 2013, (05) :41-46
[4]  
中国的转型危机与国家治理:历史比较的视角.[J].徐湘林;.复旦政治学评论.2011, 00
[5]   政策科学研究缘何进展缓慢?——兼评王绍光和张秀兰等有关政策研究的若干文献 [J].
赵德余 .
社会科学, 2010, (09) :12-22+187
[6]   公共管理的学科定位与知识增长 [J].
陈振明 .
行政论坛, 2010, 17 (04) :17-20
[7]   中国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领域和主题 [J].
陈振明 ;
薛澜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03) :140-152+206
[8]   从证明到解释:政策科学的民主回归 [J].
周超 ;
林丽丽 .
学术研究, 2005, (01) :84-89+147
[9]   政策子系统框架和政策改变:政策过程的后实证分析 [J].
迈克尔·浩特 ;
M.罗密西 ;
鄞益奋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5, (01) :91-94
[10]   西方政治科学的兴起与学科分化 [J].
陈振明 .
东南学术, 2004, (02) :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