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撂荒地上优势蒿类叶片解剖结构及其生态适应性

被引:26
作者
杨超
梁宗锁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撂荒地; 蒿类植物; 演替; 解剖结构; 生态适应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4 [植物形态学];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对陕北丘陵区撂荒地上处于自然恢复演替不同时期的3种优势种蒿类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 Web.)、茭蒿(Artemisia giraldii Pamp.)、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的叶片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的结果表明,随着演替序列的发展,3种蒿类的栅栏组织随演替时间的推移呈现出全栅型-环栅型-过渡型的趋势,叶片解剖结构说明越靠近演替前期的蒿类对干旱的适应性越强。此外,3种蒿类的栅栏组织排列都很紧密,表皮细胞排列不规则,且具有表皮毛和腺毛等旱生适应结构;在猪毛蒿和茭蒿中还发现了特化的气腔结构。这些特征均能说明这些蒿类植物具有很好的抗旱适应性,作为环境改造的先锋物种,它们在当地的自然植被恢复演替中起着积极的正向推动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732 / 473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石蒜属12种植物叶片比较解剖学研究 [J].
周守标 ;
罗琦 ;
李金花 ;
王影 .
云南植物研究, 2006, (05) :473-480
[2]   浑善达克沙地不同生境下黄柳叶片解剖结构的比较 [J].
崔秀萍 ;
刘果厚 ;
张瑞麟 .
生态学报, 2006, (06) :1842-1847
[3]   4个品种扶芳藤茎叶解剖结构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 [J].
孟庆辉 ;
潘青华 ;
鲁韧强 ;
金洪 .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04) :138-142
[4]   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演替研究-撂荒演替序列 [J].
杜峰 ;
山仑 ;
陈小燕 ;
梁宗锁 .
草地学报, 2005, (04) :328-333
[5]   3个分布区蒜头果叶的解剖特征及其生态适应性 [J].
赖家业 ;
文祥凤 ;
潘春柳 ;
刘凯 ;
黎向东广西大学国家林业局中南速生材繁育重点实验室 .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05, (03) :144-147
[6]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自然恢复植被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J].
马祥华 ;
焦菊英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5, (02) :15-22+31
[7]   鄂尔多斯高原锦鸡儿属植物叶的解剖结构及其生态适应性 [J].
杨九艳 ;
杨劼 ;
杨明博 ;
孔维雪 ;
梁娜 ;
不详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5, (03) :175-179
[8]   黄土沟壑区植被自我修复与物种多样性变化——以吴旗县为例 [J].
温仲明 ;
焦峰 ;
卜耀军 ;
焦菊英 ;
不详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5, (01) :1-3
[9]   冷蒿种群在放牧干扰下遗传多样性的变化 [J].
王静 ;
杨持 ;
尹俊 ;
王铁娟 ;
刘朋涛 .
生态学报, 2004, (11) :2465-2471
[10]   北方地区藤本类忍冬叶表皮结构及其生态适应性比较研究 [J].
梁松洁 ;
张金政 ;
张启翔 ;
石雷 ;
邢全 .
植物研究, 2004, (04) :434-438+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