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均田制下的土地买卖

被引:7
作者
赵云旗
机构
[1] 国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唐代均田制; 官吏; 土地买卖; 永业田; 私有土地; 口分田; 均田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42 [唐(618~907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唐代前期均田制的破坏有着各方面的因素,其中土地买卖的存在和发展是一个很主要的原因。认真研究均田制下的土地买卖,是了解唐代均田制变为庄园制,租庸调制变为两税法,府兵制变为募兵制的关键所在。 唐初均田制下土地买卖的存在 众所周知,均田制在北齐时就遭到很大的破坏,土地买卖的现象非常严重。隋文帝即位后,革除流弊,弥补缺漏,使均田制更加完善和进步,加上认真推广实施,使土地买卖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唐代均田制下土地买卖明显加剧,这从唐初均田令的规定中得到证明。《旧唐书》卷48《食货志上》载武德七年(624)均田令规定:“丁男、中男给一顷,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若为户者加二十亩。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以所载百分之二十为世业田的比例计算,一个丁男占有二十亩世业田。当时,官吏的永业田比农民规定的数量为多。《通典》卷2《田制下》载开元二十五年规定:“其永业田,亲王百顷,
引用
收藏
页码:160 / 16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上王方翼传 .2 《旧唐书》卷185 .
[2]  
田制上 .2 《通典》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