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关联与景区(点)系统分形结构的关系——以四川省为例

被引:8
作者
杨国良 [1 ,2 ]
张捷 [3 ]
彭文甫 [2 ]
吴妍 [2 ]
徐霞 [2 ]
吴贵蜀 [1 ,2 ]
机构
[1]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2] 四川师范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研究院
[3] 南京大学旅游研究所
关键词
旅游关联; 旅游景区(点); 空间分形; 四川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99 [旅游经济地理];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摘要
借助一定的旅游经济关联模型,研究了四川省各省辖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和方向,并将旅游关联分为两种类型,即强关联区和一般关联区.以关联区为样本分析其内部旅游景区(点)系统的空间分形结构,结果表明,地区间的旅游关联强度与景区(点)系统的分形发育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一般而言,强关联区旅游景区(点)系统的容量维和信息维数值偏小,表明旅游景区(点)数量在各地区间的分布变差相对较小;一般关联区旅游景区(点)系统的容量维和信息维数值偏大,说明旅游景区(点)数量在各地区间的分布变差相对较大.
引用
收藏
页码:257 / 265+140 +14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旅游景区(点)系统空间分布的分形发育及演化特征——以四川省为例 [J].
杨国良 ;
游勇 ;
李海燕 .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06) :963-973
[2]   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及旅游经济联系——以四川省为例 [J].
杨国良 ;
张捷 ;
艾南山 ;
刘波 ;
王瑞霞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4) :24-30
[3]   旅游流流量位序—规模分布变化及其机理——以四川省为例 [J].
杨国良 ;
张捷 ;
刘波 ;
李敏 ;
万全友 .
地理研究, 2007, (04) :662-672
[4]   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 [J].
刘承良 ;
余瑞林 ;
熊剑平 ;
朱俊林 ;
张红 .
地理研究, 2007, (01) :197-209
[5]   基于分形方法的旅游景区(点)系统等级结构研究——以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 [J].
戴学军 ;
林岚 ;
许志晖 ;
丁登山 .
地理科学, 2006, (02) :2244-2250
[6]   河南省城市的经济联系方向与强度——兼论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与对外联系 [J].
苗长虹 ;
王海江 .
地理研究, 2006, (02) :222-232
[7]   国外城市群经济联系空间研究进展 [J].
熊剑平 ;
刘承良 ;
袁俊 .
世界地理研究, 2006, (01) :63-70
[8]   中国省际及主要旅游城市旅游规模 [J].
朱竑 ;
吴旗韬 .
地理学报, 2005, (06) :41-49
[9]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测度与评价研究[J]. 王苏洁,卞显红.商讯商业经济文荟. 2005(04)
[10]   区域经济的空间联系:方法与指标 [J].
潘文卿 ;
刘起运 .
统计研究, 2004, (10) :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