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3 条
中国农作物生产碳足迹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35
作者:
刘宇峰
[1
]
原志华
[2
]
郭玲霞
[1
]
孙铂
[1
]
孔伟
[3
]
唐淑慧
[4
]
机构:
[1] 咸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
[2] 咸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3] 河北北方学院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4]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农作物;
碳排放;
碳足迹;
空间分布;
中国;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1708.004
中图分类号:
S181 [农业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基于中国1993—2013年的农业统计数据,采用生命周期评价、重心模型以及GIS等方法分析农作物生产碳排放及碳足迹的时序变化、碳足迹重心的移动轨迹、碳排放和碳足迹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碳排放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中国农作物生产碳排放量(GHGe)、单位播种面积碳足迹(CFs)和单位耕地面积碳足迹(CFc)均显著增加,而单位产量碳足迹(CFy)和单位产值碳足迹(CFv)显著减少.CFs重心一直分布在河南,且逐渐移向西南;CFc重心位于湖北或河南,并向西北方向移动;CFy重心位于陕西或河南,且整体移向东南;CFv重心始终在河南,并逐渐移向西南.GHGe和碳足迹存在显著的省域差异,GHGe具有南北低、中部高的特点,CFs是东西两翼高、中间低,CFc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及东部沿海省份,CFy在西北-东南方向上表现为"高-低-高",CFv在西北-东南方向上则是由高走低.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同投入占农作物碳足迹的比例以化肥最为突出,化肥投入构成中以氮肥和复合肥所占比例较大.通过分析GHGe与各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得出化肥尤其是磷肥和氮肥、灌溉以及农田N2O排放是导致GHGe显著增加的主导因素,并据此提出发展低碳农业的对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2577 / 2587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