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作物生产碳足迹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35
作者
刘宇峰 [1 ]
原志华 [2 ]
郭玲霞 [1 ]
孙铂 [1 ]
孔伟 [3 ]
唐淑慧 [4 ]
机构
[1] 咸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
[2] 咸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3] 河北北方学院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4] 不详
关键词
农作物; 碳排放; 碳足迹; 空间分布; 中国;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1708.004
中图分类号
S181 [农业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基于中国1993—2013年的农业统计数据,采用生命周期评价、重心模型以及GIS等方法分析农作物生产碳排放及碳足迹的时序变化、碳足迹重心的移动轨迹、碳排放和碳足迹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碳排放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中国农作物生产碳排放量(GHGe)、单位播种面积碳足迹(CFs)和单位耕地面积碳足迹(CFc)均显著增加,而单位产量碳足迹(CFy)和单位产值碳足迹(CFv)显著减少.CFs重心一直分布在河南,且逐渐移向西南;CFc重心位于湖北或河南,并向西北方向移动;CFy重心位于陕西或河南,且整体移向东南;CFv重心始终在河南,并逐渐移向西南.GHGe和碳足迹存在显著的省域差异,GHGe具有南北低、中部高的特点,CFs是东西两翼高、中间低,CFc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及东部沿海省份,CFy在西北-东南方向上表现为"高-低-高",CFv在西北-东南方向上则是由高走低.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同投入占农作物碳足迹的比例以化肥最为突出,化肥投入构成中以氮肥和复合肥所占比例较大.通过分析GHGe与各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得出化肥尤其是磷肥和氮肥、灌溉以及农田N2O排放是导致GHGe显著增加的主导因素,并据此提出发展低碳农业的对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2577 / 258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中国农业碳排放绩效的空间收敛与分异——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与空间计量的实证分析 [J].
高鸣 ;
宋洪远 .
经济地理, 2015, 35 (04) :142-148+185
[2]   华北平原作物生产碳足迹分析 [J].
王占彪 ;
王猛 ;
陈阜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5, (01) :83-92
[3]   沈阳经济区经济重心的演变及其轨迹分析 [J].
关伟 ;
王春明 .
人文地理, 2014, 29 (03) :103-108
[4]   中国省域农业碳排放:测算、效率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与Tobit模型运用 [J].
吴贤荣 ;
张俊飚 ;
田云 ;
李鹏 .
资源科学, 2014, 36 (01) :129-138
[5]   重心转移曲线在时空演化模式表达中的应用 [J].
李光强 ;
曾绍琴 ;
邓敏 ;
肖邱勇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 2013, (08) :940-944
[6]   农业碳排放国内外研究进展 [J].
田云 ;
张俊飚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3, 18 (03) :203-208
[7]   中国农业碳排放研究:测算、时空比较及脱钩效应 [J].
田云 ;
张俊飚 ;
李波 .
资源科学, 2012, 34 (11) :2097-2105
[8]   农业碳足迹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J].
黄祖辉 ;
米松华 .
农业经济问题, 2011, 32 (11) :40-47+111
[9]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碳足迹分析 [J].
段华平 ;
张悦 ;
赵建波 ;
卞新民 .
水土保持学报 , 2011, (05) :203-208
[10]   低碳农业发展模式探析 [J].
郑恒 ;
李跃 .
农业经济问题, 2011, 32 (06) :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