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47
作者
王蔚 [1 ]
印卫兵 [1 ]
柏建岭 [2 ]
吴婷 [1 ]
丁新生 [1 ]
机构
[1]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2]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研究室
关键词
依达拉奉; 脑梗死;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86 [筋腱、韧带、滑囊疾病及损伤];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回顾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等国内文献资料中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了解依达拉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对8645例患者进行不良反应分析,并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应用Meta分析来全面分析依达拉奉的安全性。结果依达拉奉不良反应最多见的是轻度氨基转移酶升高、肾功能异常及皮疹,不良反应(283例)占总例数(8645例)比例为3.27%;共纳入10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Meta分析显示: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OR=1.18,95%CI.70~2.00,P=0.536)、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差异(OR=1.23,95%CI0.57~2.68,P=0.595)以及肾功能异常(蛋白尿、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发生率差异(OR=1.65,95%CI0.57~4.79,P=0.353)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引用
收藏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 [J].
陈力超 ;
黄丽萍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30) :4440-4441
[2]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 [J].
王秦川 ;
高英 ;
王惠霞 .
陕西医学杂志, 2007, (08) :1053-1055
[3]   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 [J].
何旭东 ;
程伟进 ;
戴圣伟 ;
吴绍长 ;
程英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7, (05) :313-315
[4]   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 [J].
刘志辉 ;
刘美萍 ;
吴春艳 .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7, (02) :136-138
[5]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J].
李海军 ;
于盈 ;
梁海燕 ;
王传根 .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7, (02) :99-102
[6]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随机双盲多中心研究 [J].
张明 ;
徐丽君 ;
邓丽影 ;
卢洁 ;
任慧 ;
杨期东 ;
胡治平 ;
郭崇伦 ;
莫家鹏 .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7, (02) :105-108
[7]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J].
崔敏 ;
陈文军 ;
黎红华 .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6, (04) :245-246
[8]   依达拉奉对沙土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保护作用机制的探讨 [J].
吴晋 ;
吴婷 ;
丁新生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3) :156-160
[9]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J].
杨运周 ;
唐黎黎 ;
史秀丽 ;
傅佳 .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06, (01) :99-101
[10]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系统评价 [J].
阳清伟 ;
刘鸣 ;
张世洪 ;
吴波 .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6, (01) :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