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1985年从东北各地采集玉米茎腐病株标样119个,经分离鉴定为禾本科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串珠镰孢(F.moniliforme)、腐皮镰孢(F.solani)、木贼镰孢(F.equiseti)、尖镰孢(F.oxysporum)、镰状镰孢(F.fusarioides)6种,前两者分离频率最高。温室和田间以牙签和注射方法接种,前三者致病力最强,是东北地区玉米茎腐病的主要致病镰孢菌种。两种接种方法以牙签法效果最佳。6种镰孢菌在8—30℃均能生长,以25℃最佳,15℃以下和30℃以上生长明显减慢。在同一温度各菌株生长速度存在差异,以禾本科镰孢生长速度最快,腐皮镰孢生长最慢。前三种镰孢菌在pH4.3—9.8里均能生长,最适pH是6.7—7.5,pH值大于9.4或小于4.3时生长减慢。对碳、氮营养源要求相似,碳源以果糖、菊糖、木糖和葡萄糖最适生长。氮源以酒石酸铵和天门冬酸钠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