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月平均温度和降水的模式可预报性分析

被引:30
作者
王会军
陈丽娟
李维京
张培群
刘绿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 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月动力延伸预报; 可预报性; 年代际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6 [预报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基于中国台站降水和温度观测资料、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月动力延伸预报的回算和预测结果讨论了中国区域月平均温度和降水模式可预报性的时空变化特征。文中以持续性预报来表征中国区域月平均温度和降水受外强迫影响下的可预报性,持续性预报技巧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春末夏初和秋季预报评分相对偏低;在中国区域气候变暖和平均降水强度极值增加的背景下,温度的持续性预报评分有明显提高,降水的持续性预报略有下降。月动力延伸预报对月降水和温度的预报能力也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与持续性预报相比,月动力延伸温度预报总体优于持续性预报,降水预报在初春略差,温度预报在8月相对最低。近20余年,月动力延伸预报相对于持续性预报的温度和降水的均方根误差技巧均大于零,其年际变化表现为模式对降水的预测略有提高。两种预报评估结果的空间分布分析表明月动力延伸预报达到显著性水平的正相关区域总体上比持续性预报的范围大,并基本涵盖了持续性预报的高相关区。原因是可预测信息部分来源于外强迫异常的影响,部分来源于对大气内部动力过程的模拟。
引用
收藏
页码:725 / 73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亚洲夏季风的爆发及推进特征 [J].
吕俊梅 ;
张庆云 ;
陶诗言 ;
琚建华 .
科学通报, 2006, (03) :332-338
[2]   动力气候模式预测系统业务化及其应用 [J].
李维京 ;
张培群 ;
李清泉 ;
王兰宁 ;
刘益民 ;
史学丽 ;
张祖强 ;
刘一鸣 ;
胡国权 ;
党鸿雁 ;
张芳 ;
陈丽娟 ;
孙除荣 ;
赵其庚 ;
董敏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5, (S1) :1-11
[3]   天气和气候的时间序列特征分析 [J].
时少英 ;
刘式达 ;
付遵涛 ;
刘式适 ;
梁福明 ;
辛国君 ;
李百炼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2) :259-264
[4]   模式大气月尺度可预报性的对比研究 [J].
范晓青 ;
李维京 ;
张培群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3, (01) :49-60
[5]   实时海温对动力延伸(月)预报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 [J].
骆美霞 ;
张道民 .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06) :727-733
[6]   P-σ全球模式的月尺度动力延伸预报试验 [J].
钱永甫 ;
郑琼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1, (05) :641-649
[7]   我国月降水量气候噪声的估计 [J].
柳艳菊 ;
马开玉 ;
林振山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0, (02) :165-172
[8]   月动力延伸预报产品的评估和解释应用 [J].
陈丽娟 ;
李维京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1999, (04) :486-490
[9]   中国月平均温度的气候噪声和潜在可预报性 [J].
乐群 ;
曹俊武 ;
林振山 ;
马开玉 .
气象学报, 1999, (05) :604-612
[10]   中国降水极值变化趋势检测 [J].
翟盘茂 ;
任福民 ;
张强 .
气象学报, 1999, (02) :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