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类动物药质量控制模式与方法的创新和发展

被引:8
作者
鄢丹 [1 ]
周丹蕾 [1 ,2 ]
唐慧英 [3 ]
肖小河 [1 ]
李宝才 [2 ]
机构
[1] 解放军中药研究所解放军第医院
[2] 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3] 江西中医学院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角类动物药; 质量控制; 生物鉴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2.74 [动物药];
学科分类号
100703 ;
摘要
通过述评角类动物药质量控制模式与方法的现状,针对角类动物药本身的特点进行分析,探索从生物鉴定的角度建立角类动物药质量控制模式和方法的可行性,并提出基于外观鉴别—物性鉴定—化学组分分析—生物效价检测序贯分析的角类动物药质量控制模式,为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制约角类动物药发展的瓶颈问题,创建一套有效的内在质量控制方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引用
收藏
页码:673 / 67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生物检定方法控制中药质量的思考 [J].
王伽伯 ;
李会芳 ;
肖小河 ;
金城 .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 (06) :36-39
[2]   论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J].
肖小河 ;
金城 ;
赵中振 ;
肖培根 ;
王永炎 .
中国中药杂志, 2007, (14) :1377-1381
[3]   微量热法研究板蓝根的生物热力学特征 [J].
赵艳玲 ;
王伽伯 ;
肖小河 .
中草药, 2007, (02) :193-196
[4]   牦牛角等6种角类药超细粉对发热家兔的影响 [J].
胡春萍 ;
蒋加进 ;
石磊 ;
黄厚才 ;
王志刚 .
医学动物防制, 2006, (04) :235-238
[5]   对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动物药质量标准的商榷 [J].
张辉 ;
胡嵘 ;
林喆 ;
曲晓波 ;
邓明鲁 ;
王贵金 .
中国中药杂志, 2006, (06) :526-528
[6]   鹿茸片的真伪鉴别附视频 [J].
何连锋 .
中国药业, 2005, (08) :70-71
[7]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及其对中药新药研究的影响[J]. 范俊安,王继生,夏永鹏,邱宗荫.重庆中草药研究. 2005(01)
[8]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及其对中药新药研究的影响[J]. 范俊安,王继生,夏永鹏,邱宗荫.重庆中草药研究. 2005 (01)
[9]   动物角类的药用研究概况 [J].
孙宝森 .
中医药信息, 2004, (03) :25-26
[10]   中国动物药概况 [J].
李建平 ;
林喆 ;
邓明鲁 .
中药研究与信息, 2003, (08) :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