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指端脉搏波分析技术评估415例成人的动脉顺应性
被引:2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力
[
1
]
张志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省唐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首都儿科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
张志坤
[
2
]
蒋本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StThomas′hospital
首都儿科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
蒋本瑜
[
3
]
陈秀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省唐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首都儿科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
陈秀清
[
2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米杰
[
1
]
机构
:
[1]
首都儿科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
[2]
河北省唐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StThomas′hospital
来源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2006年
/ 02期
关键词
:
动脉硬化;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R543 [血管疾病];
学科分类号
:
1002 ;
100201 ;
摘要
:
目的探讨指端脉搏波分析技术检测动脉顺应性的可行性。方法2004年9至10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415例成人(农村195人、城市220人,男132人、女283人),平均年龄(47.23±13.85)岁,用Pu lsetrace指端脉搏波测量仪测定动脉硬化指数,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结果每例样本的3次硬化指数检测波动范围在4.65%以内(s=0.050),重复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达到0.937,与大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为0.629。城乡、男女之间硬化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硬化指数与收缩压和年龄的相关性最好,二者的决定系数达到0.613。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和≥60岁组的硬化指数均值分别为7.35、8.84、10.41、10.95和12.01 m/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收缩压和年龄是动脉顺应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指端脉搏波分析技术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推广使用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1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New strategies for prevention of ischemic stroke: The life study[J] . Harold P. Adams.Current Neurology and Neuroscience Reports . 2003 (1)
←
1
→
共 1 条
[1]
New strategies for prevention of ischemic stroke: The life study[J] . Harold P. Adams.Current Neurology and Neuroscience Reports . 2003 (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