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长江河口湾充填潮流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

被引:12
作者
朱玉荣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上海
关键词
冰后期最大海侵; 古长江河口湾; 潮流; 泥沙输运; 数值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1.23 [潮汐];
学科分类号
0707 ;
摘要
长江三角洲的发育是以古长江河日湾的充填来实现的.研究潮汐、潮流在古长江河口湾充填中所起的作用,可深入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发育过程.建立了渤海、黄海、东海的二维潮流数学模型,数值模拟了冰后期最大海侵,即现今长江三角洲地区为巨大河口湾时的M2潮汐、潮流.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古长江河口湾及其周围海域8种粒径泥沙的潮平均悬移与推移输沙率,并根据输沙率散度的正负,划分了海底冲刷区与淤积区.根据计算结果得出,冰后期最大海侵时,存在大致以古长江河口湾湾口中点为腹点、波腹线向海凸起的独特驻潮波波腹区.在其控制下,外海潮流大致以古长江河口湾湾口中点为顶点作辐聚、辐散运动.在古潮流场作用下,经历每一个潮周期后,古长江河口湾周围海域的泥沙均向河口湾内净输运,并在河口湾内淤积.古长江河口湾的充填是在长江带来大量泥沙,外海的潮汐、潮流又有利于泥沙向河口湾内净输运,且在河口湾内沉积的情况下实现的.外海的潮汐、潮流为古长江河口湾的充填、长江三角洲的发育提供了必要而又有利的水动力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8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南黄海辐射沙洲成因的潮流数值模拟解释 [J].
朱玉荣 ;
常瑞芳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7, (02) :90-96
[2]   黄海海底辐射沙洲区的M2潮波 [J].
张东生 ;
张君伦 .
河海大学学报, 1996, (05) :37-42
[3]   长江三角洲及苏北沿海地区7000年以来海岸线演变规律分析 [J].
朱诚 ;
程鹏 ;
卢春成 ;
王文 .
地理科学, 1996, (03) :16-22
[4]   渤、黄、东海潮汐潮流的数值模拟 [J].
赵保仁,方国洪,曹德明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4, (05) :1-10
[5]   试释黄海半日潮波系统形成机制 [J].
沈育疆 ;
黄岱岩 ;
钱成春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3, (06) :16-24
[6]   最新中国近海陆架底质类型图 [J].
刘锡清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2, (04) :11-20
[7]   南黄海潮流和潮余流的数值计算 [J].
汤毓祥 ;
姚兰芳 .
海洋湖沼通报, 1989, (02) :1-7
[8]   黄渤海潮流场及其与沉积物搬运的关系 [J].
董礼先 ;
苏纪兰 ;
王康墡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9, (01) :102-114
[9]   江苏沿岸的潮汐运动 Ⅰ.潮汐运动的特征 [J].
黄易畅 ;
汤毓祥 .
黄渤海海洋, 1988, (02) :6-11
[10]   黄海M分潮的数值模拟 [J].
夏综万 ;
王锺桾 .
黄渤海海洋, 1984, (01)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