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区暴露下脑微循环障碍与急性高原脑水肿

被引:10
作者
周其全
杨景义
谢新民
朱建刚
张西洲
机构
[1] 四川省成都市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解放军兰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青海医学院,广东佛山职工医学院,解放军第医院
关键词
高海拔区; 脑水肿; 发病机制; 就地治疗; 动物; 人群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94.3 [高空病、高山病、血氧缺乏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高原脑水肿的发病机制与救治方法。方法本研究应用多种不同手段观察了急进高原人群和实验动物的脑血流、脑微循环、脑代谢和超微结构等变化 ,进而探讨了这些变化与急性高原脑水肿的关系。结果随着海拔升高急进高原群人脑血流量明显增高 ,而急性高原反应和急性高原病患者的脑血流量又显著高于高原适应人群。脑血流量增加的物质基础是脑血管扩张 ,脑内NO与氧自由基的过度释放与脑血管扩张、脑含水量之间有很好的相关关系。现场研究证实载氧或预防药物可降低急进高原人群的脑血流量 ,降低高原脑水肿的发病率。而急性高原脑水肿的现场救治对提高治愈率 ,降低死亡率又具重要作用。结论高海拔区暴露下脑微循环障碍可导致高原脑水肿形成 ,药物或载氧预防改善脑微循环可降低脑水肿的发病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59 / 16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减轻大鼠创伤性脑水肿的受体机制 [J].
宫钦志,朱诚,徐仁宝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6, (04) :384-386
[2]  
急性高原病防治研究[M].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 周其全,杨景义主编,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