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旱灾中人为因素的定量分析——以秀山县为例

被引:3
作者
游珍
徐刚
李占斌
蒋庆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 西南师范大学
[3] 南通师范学院 陕西 杨凌
[4] 重庆 北碚
[5] 陕西 杨凌
[6] 江苏 南通
关键词
农业旱灾;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定量分析; 秀山县;
D O I
10.13577/j.jnd.2003.0304
中图分类号
P426.616 [降水引起的灾害];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以重庆秀山县为研究对象,对建国后50年中各年代人为因素对农业旱灾的作用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其成因及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秀山县由于生态破坏、水利设施不足和不合理的政策导向等,人为因素起着加剧旱灾灾情的作用,而在70年代至90年代,由于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大、抗旱政策的制定等,人为因素开始起着越来越强的缓解灾情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我国农业水旱灾害的时间分布及重灾年景趋势预测 [J].
傅泽强 ;
蔡运龙 ;
李军 .
自然灾害学报, 2002, (02) :7-13
[2]   近50年中国旱灾的时空变化 [J].
王静爱 ;
孙恒 ;
徐伟 ;
周俊菊 .
自然灾害学报, 2002, (02) :1-6
[3]   生态破坏诱发中国水旱灾害程度及计量——以90年代为例 [J].
徐嵩龄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9, (04) :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