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肾气虚证的规范化研究

被引:3
作者
李琳荣
机构
[1] 山西中医学院基础部山西省太原市晋祠路号()
关键词
肾气虚; 病证规范化;
D O I
10.13288/j.11-2166/r.2005.02.031
中图分类号
R256.5 [肾、膀胱系病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肾之精、气、阴、阳,代表肾的物质基础和功能活动,是人体正气的根本,只宜封藏,不宜耗泄,故肾病多虚,临床关于肾虚证治分型,多有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肾不纳气、肾虚水泛、肾阴虚、肾阳虚之分,但未分肾气虚证。中医理论上精气并称,阳气一统之紊乱,是其历史原因;现代临床与实验研究侧重对一些微观指标的分析和验证,又使证的研究走向某些误区,而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与羁绊,更是造成肾气虚证阙如的根源。从文献记载、临床实践、实验研究等方面探讨肾气虚证的规范化问题,以期对肾实质及肾虚各证的规范化研究有所启发。
引用
收藏
页码:142 / 14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肾气虚与肾阳虚病证规律初探 [J].
陈家旭 .
陕西中医, 1993, (07) :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