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油气层技术发展趋势

被引:35
作者
樊世忠
窦红梅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青海油田公司钻采研究所
关键词
地层损害; 机理; 综述; 保护; 油气层; 技术; 发展趋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258 [油气层损害与预防];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油气层损害机理、深井及深水域井的温度敏感性、完井液新技术、解除储集层损害酸化途径及有效提高油气井产量的欠平衡钻井技术等的发展趋势进行综述。水平井、大位移井的主要损害来源是微粒运移、固相堵塞 ;较宽裂缝和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的损害因素也主要是固相侵入与堵塞 ;致密天然气层主要因液相 (水与原油 )聚集而损害渗透率 ,损害程度与储集层渗透率、界面张力、表面润湿性、初始含水饱和度的关系极为密切 ;深井和深水域井温度敏感性会导致矿物向水敏性转化、矿物溶解沉淀、润湿性转化及乳化堵塞。介绍了滤饼清除和井眼溶解清理的完井液新技术 ,通过清理将预防与治理相结合 ,储集层渗透率可比原始渗透率提高 40 %。酸化技术成本低、效果好 ,介绍了各类砂岩及碳酸盐岩相应的配方。欠平衡钻井核心技术是选用合理的井眼流体和恰当的负压差 ,介绍了加拿大 1 0 0口欠平衡钻井在后期提高产量的经验。图 1表 2参 47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4+10 +10-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中国陆上剩余油气资源潜力及其分布和勘探对策 [J].
赵文智 ;
窦立荣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1) :1-5+15
[2]   国内外钻井液技术新进展及对21世纪的展望(Ⅰ) [J].
徐同台 ;
赵忠举 ;
徐云英 .
钻井液与完井液, 2000, (06) :33-40
[3]  
Formationdamagedssociatedwithwater baseddrillingfluidsandemulsifiedacidstudy .2 LynnJDandNasr El DinHA. . 1999
[4]  
Therelationshipbetweenreservoirmineralogyandoptimumsandstoneacidtreatment .2 DaMotlaEP,SchechterRSandHillAD. .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