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神经节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4
作者
刘庆莹
朱长庚
机构
[1] 同济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2] 同济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武汉
[3] 武汉
关键词
脊神经节; 中枢; 胞体; 分支投射; 后根; 感觉根; 轴突; 轴索; 神经纤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传统的观念认为:脊神经节主要由一级传入神经元胞体和神经纤维构成,其纤维联系也比较简单。近年来由于许多先进的手段和方法在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生理学领域的应用(如电生理学、电子显微镜技术、荧光组化法、免疫细胞化学法等),使人们对脊神经节细胞的化学性质及纤维联系有了越来越深入的认识,已积累了不少资料。1989年Plenderleith等将大豆凝集素与脊神经节细胞的胞体和突起相结合,显示了大鼠和猫脊神经节内的小细胞,并认为可将此作为显示小的感觉神经元的标记物。这些新的发现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
引用
收藏
页码:139 / 14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躯体和内脏SP能初级传入神经元的定位研究 [J].
王亚奇 ;
李继硕 ;
秦秉志 .
神经解剖学杂志, 1986, (01) :71-78+171
[2]   脊神经节细胞经前根向脊髓的投射 [J].
冯慎远 ;
程彦斌 .
神经解剖学杂志, 1986, (01) :53-57+168
[3]   含P物质和含生长抑素的神经元在躯体感觉神经节内的分布——HRP和免疫细胞化学结合法研究 [J].
刘庆莹 ;
朱长庚 ;
卢金活 ;
朱家祥 ;
刘汉涛 ;
邓德忠 .
神经解剖学杂志, 1985, (01) :21-24+83
[4]   婴儿脊神经前根中神经元的观察 [J].
冯慎远 ;
程彦斌 .
解剖学报, 1985, (01) :63-6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