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猴耳郭压痛点的研究

被引:5
作者
毋望远
杜焕基
沈锷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理研究所
关键词
压痛点; 反应; 动物; 第三脑室; 中枢; 药物; 耳郭; 戊巴比妥; 巴比妥酸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以下三种方法在8只猴人工产生了牵涉性耳郭压痛点:(1)切断腓骨;(2)化学物质(辣椒的乙醚提取物)刺激坐骨神经;(3)下肢肌肉及皮下注射高渗盐水。压痛点可出现于耳郭各处,但比较集中于三角窝尖端及对耳屏附近。压痛点在损伤后40分钟至数小时出现,持续3天至数月(平均7—10天)。静脉注射药理学上认为对脑干网状结构有抑制性影响的药物(氯丙嗪及戊巴比妥)后,压痛点增多,压痛反应增强。注射对网状结构有兴奋性影响的药物(离麦角酸二乙胺、苯异丙胺或肾上腺素),效果相反。这暗示参与耳郭压痛现象的神经结构受来自网状结构的冲动的抑制。第三脑室注射普鲁卡因溶液可在1—2分钟内取消耳郭压痛点,至第13—60分钟又行恢复,表明参与牵涉性耳郭压痛反应的一个中枢环节在脑干前端的中央部分。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6
页数: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