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退耕地生物结皮理化性状初报

被引:66
作者
赵允格
许明祥
王全九
邵明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退耕地; 生物结皮; 理化性状;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6.0283
中图分类号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室内分析,研究了黄土丘陵区阴坡不同年限退耕地土壤生物结皮的盖度、厚度、容重、粘结力以及结皮土壤的有机质、养分含量等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退耕后首先出现由降雨打击而形成的结构结皮,其后随退耕年限的延长,结皮生物逐渐迁入,与土壤复合逐步演化为生物结皮.生物接皮面积随着高等植被盖度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厚度随退耕年限的延长呈倒S型增加,退耕10年后,结皮厚度增加缓慢;容重随退耕年限的延长而减小.结皮的形成可显著增强土壤粘结力,结皮层粘结力随退耕年限的延长呈倒S型增长.结皮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明显高于研究区耕地土壤,且随退耕年限的延长而增加;退耕10年后,结皮土壤有机质及全氮含量趋于稳定.结皮土壤全磷含量与农地耕层土壤相当.生物结皮的形成提高了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研究区阴坡退耕地土壤结皮的形成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退耕1~4年为结皮初始形成期,5~10年为结皮快速发育期,10年以后为稳定期.
引用
收藏
页码:1429 / 143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 条
  • [1] Microbial populations in heated soils inoculated with cyanobacteria
    Acea, MJ
    Diz, N
    Prieto-Fernández, A
    [J].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2001, 33 (02) : 118 -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