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的水势热力学系统

被引:8
作者
廖光瑶
机构
[1] 四川省林业学校
关键词
水势; 定义; 热力学系统; 概念; 植物生理学; 思维形式; SPAC; 自发过程;
D O I
10.16779/j.cnki.1003-5508.1991.01.006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在植物生理学史上,最初用热力学原理去考察植物细胞水分关系的学者是我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汤佩松教授和著名热力学家王竹溪教授。汤佩松与王竹溪(1941)提出,用水的化学势标志细胞的水分状态,用细胞与其环境之间水的化学势差标志细胞吸水或失水,用水的蒸气压差测定细胞与其环境之间水的化学势差。同一时期Edlefsen认为,水的移动是沿自由能梯度而发生的。1947年Broyer建议植物的水分移动也用同一方法解释,但是植物学家当时对于根据热力学来解释尚不易接受,直到1960年slatyer和Taylor的论文出现后水势这一概念才开始被人采用。1966年Kramer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生物膜与生物能[M] [日]香川靖雄 著;蓝书成;奚惕 译 科学出版社 1986,
[2]  
生物生产力和光合作用测定技术[M] [英]库姆斯(Coombs;J·)等 主编;邱国雄 译 科学出版社 1986,
[3]  
木本植物生理学[M] [美]克累默尔(Kramer;P·);[美]孝兹洛夫斯基(Koalowski;T·) 著;汪振儒 译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5,
[4]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M] [美]利奥波德(A·C·Leopold);[澳]克里德曼(P·E·Kriedemann) 编著;颜季琼等 译 科学出版社 1984,
[5]  
生物物理学[M] 程极济;林克椿 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
[6]  
植物生理学研究法[M] [美]桑皮特罗(A·Sanpietro) 主编;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生理教研组 译 科学出版社 1980,
[7]  
细胞生物学[M] (美)伯克著;傅文庆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
[8]  
植物生理学的分子探讨[M] (美)C.A.普赖斯著;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译; 科学出版社 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