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雄穗耐热性的遗传特点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8
作者
陈朝辉 [1 ,2 ]
王守才 [1 ]
王安乐 [2 ]
吴翠翠 [2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2]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 雄穗耐热性; 遗传模型; 产量性状; 相关性分析;
D O 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0.04.034
中图分类号
S513.03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运系05-8等8个玉米自交系为基础材料进行NCⅡ遗传设计,分析16个F1组合雄穗耐热性的遗传方差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对相应5个世代的平均值进行遗传模型的尺度测验。结果表明:玉米雄穗耐热性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不明显。F1雄穗耐热性平均中亲优势仅为2.13%,但变异幅度高达-20.00%~25.00%,说明高温敏感型自交系的使用可能会降低F1雄穗的耐热性。雄穗耐热性的遗传力为46.67%,而遗传方差仅为0.076 9,需要在大群体中进行早代表型选择;玉米雄穗耐热性与行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和开花吐丝间隔(ASI)呈显著负相关,说明行粒数多和开花抽丝间隔短的品种(系)具有较高的雄穗耐热性,可以作为雄穗耐热性的间接选择指标;大多数组合的B、C尺度模型测验不显著,表明雄穗耐热性的遗传基本符合加-显遗传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热胁迫下对玉米自交系育性的鉴定 [J].
陈朝辉 ;
王安乐 ;
董喜才 .
华北农学报, 2006, (02) :50-52
[2]   辽宁省玉米杂交制种结实不良的原因与对策 [J].
刘国祥 ;
秦海林 .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2) :95-96
[3]   干旱高温对玉米制种结实率的影响与预防措施 [J].
周海 ;
李素琴 ;
张秀河 .
种子科技, 2001, (04) :48-49
[4]  
植物数量遗传学[M].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孔繁玲主编, 2006
[5]  
中国玉米栽培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才卓等编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