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4 条
1980—2010年中国区域地面风速对能见度影响的地理分布特征
被引:16
作者:
程叙耕
[1
]
何金海
[1
]
车慧正
[2
]
赵天良
[3
]
郑小波
[4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研究所
[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4] 贵州省气候中心
来源:
关键词:
地面风速;
能见度;
气象条件;
胡焕庸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7.2 [能见度、浑浊度];
P468.0 [统计方法、整理方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1980—2010年中国气象局576个气象站的能见度和日平均风速资料,分别分析了中国区域低能见度下风速的空间分布、能见度与风速之间的相关关系、风速变化对能见度变化的影响,讨论了城市化效应和近海地理位置对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低能见度(小于10km)状况下,从内蒙古到新疆东部的沙漠及干旱地区对应的是高风速,在广大东部、南部地区,特别是四川盆地地区对应的是低风速(2m·s-1以下);类似地理学的胡焕庸线,中国大陆存在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界线,以此界线划分,能见度与风速关系呈现"东正西负"型分布。界线以西地区包括中国沙漠及相邻干旱及半干旱地区,一年四季中能见度和风速均呈负相关关系,尤其春季最为明显,这表明这些地区能见度的恶化主要取决于大风驱动的沙尘气溶胶排放及传输。在界线以东地区,能见度和风速呈正相关,并且其正相关以秋冬季最强;夏季,盛行的西南季风使能见度与风速关系的"东正西负"分界线北移且其正负相关均为最弱,说明夏季影响能见度的因素相对其他季节更为复杂;东部地区能见度的变化对风速变化响应较小;在四川盆地、贵州至广西和巴丹吉林沙漠地区能见度对风速响应更为敏感,在这些地区风速在对能见度影响中起到重要作用;大城市的能见度对风速响应的敏感程度略微高于中小城市及乡村,说明城市化影响存在但效果有限;近海岸地区因受海陆风影响,响应的敏感度较内陆小且季节变化不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1832 / 1839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