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皮损处细菌定植情况及药物联合治疗的分析

被引:89
作者
弓娟琴
林麟
郝飞
陈艳
曾凡钦
李伯有
毕志刚
张美华
易东
赵辨
机构
[1]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
[2]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
[3] 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
[4] 江苏省人民医院皮肤科
[5] 第三军医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关键词
湿疹; 皮炎,特应性; 葡萄球菌,金黄色; 临床对照试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58.2 [变态反应性及中毒性皮肤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湿疹和特应性皮炎(AD)皮损处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及其他细菌的定植情况,评价抗菌药物与糖皮质激素联合用药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在筛选日及治疗后第7、14和28天对皮损评分,并在皮损和非皮损处分离细菌。试验组外用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对照组外用基质和糖皮质激素。结果共入选患者327例,湿疹208例,AD119例。湿疹皮损处细菌的阳性率为70.19%,金葡菌占47.26%;非皮损部位细菌阳性率为32.69%,金葡菌占27.94%。AD皮损处细菌阳性率为74.79%,金葡菌占79.78%;非皮损部位细菌阳性率为34.45%,金葡菌占80.49%。湿疹和AD皮损部位金葡菌的定植量均高于非皮损部位(P<0.01,P<0.05),细菌的定植量与皮损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两组患者治疗后总体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但湿疹临床症状评分指数>8分者及AD评分指数>7分者,在治疗的第7天,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症状评分指数改善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的第14天和第28天,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湿疹和AD患者皮损部位细菌的检出率和金葡菌的带菌率均明显增高,说明金葡菌与湿疹皮炎的关系密切,早期联用抗菌药物可提高疗效。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 [J].
赵辨 .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4, (01) :7-8
[2]   湿疹皮炎中葡萄球菌及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状况与硝酸益康唑/曲安奈德霜治疗的观察 [J].
林麟 ;
陈晓 ;
陈敏 ;
岳晓玉 ;
杨雪源 ;
仇宁 ;
胡兹嘉 ;
李慧珠 ;
宗文凯 ;
盛楠 ;
林彤 ;
李安生 .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2, (12) :764-766
[3]   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J].
郝飞 .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2, (01) :72-74
[4]   特应性皮炎诊断标准的评价 [J].
顾恒 ;
陈祥生 ;
陈崑 ;
颜艳 ;
曹宁校 ;
邵长庚 ;
叶干运 ;
金泓 ;
陈秀琴 .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0, (04) :8-12
[5]  
Staphylococcusaureus:colo鄄nizaingfeaturesandinfluenceofanantibacterialtreatmentinadultswithatopicdermatitis. BreuerK,HausslerS,KappA,etal. BrJDermatol .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