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昆仑阿卡阿孜山岩体的年代、源区和构造意义

被引:34
作者
袁超
孙敏
周辉
肖文交
侯泉林
李继亮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
[3] 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
[4]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5]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广东 广州
[6] 香港特别行政区
[7] 北京
关键词
西昆仑; 古特提斯; 阿卡阿孜山岩体; 氩-氩年龄; 增生楔; 构造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阿卡阿孜山岩体是西昆仑造山带中面积最大的花岗岩侵入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对其中花岗闪长岩的黑云母40Ar/39Ar定年获得了精确的213 Ma的表面年龄.这一结果与较早前根据单颗粒锆石U—Pb法获得的年龄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阿卡阿孜山岩体并非是一个多期次的复式岩基,而是同一次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阿卡阿孜山岩体为次铝质一轻微过铝质的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体,尽管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之间存在化学组分上的差异,二者均具有轻稀土富集的稀土分布模式和相似的微量元素特征.然而二者的初始Sr同位素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表明二长花岗岩并非是花岗闪长岩分异作用的产物.二者的Sr—O的同位素共同构成了负相关,排除了在其形成过程中幔源岩浆介入的可能性,反映其源区为包含长英质组分和基性一超基性组分的增生楔物质.由于增生楔的部分熔融需要较高的能量输入,因而阿卡阿孜山岩体不大可能形成于与消减作用有关的大陆边缘环境.此次的黑云母10Ar/39Ar年龄十分接近早前的锆石U-Pb年龄,表明该岩体的冷却速率相当快,应反映一种碰撞后抬升的环境.这种环境的出现表明西昆仑古特提斯洋在晚三叠纪时已经闭合.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西昆仑造山带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J].
姜耀辉 ;
芮行健 ;
郭坤一 ;
贺菊瑞 .
地球学报, 2000, (01) :23-25
[2]  
History of tectono-magmatic evolution in the Western Kunlun Orogen[J]. 毕华,王中刚,王元龙,朱笑青.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1999(06)
[3]   用ICP-MS准确测定岩石样品中的40余种微量元素 [J].
刘颖,刘海臣,李献华 .
地球化学, 1996, (06) :552-558
[4]   喀喇昆仑-西昆仑地区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邓万明 .
岩石学报, 1995, (S1) :98-111
[5]   青藏高原叶城-狮泉河路线地质特征及区域构造演化 [J].
潘裕生 ;
王毅 ;
Ph.Matte ;
P.Tapponnier .
地质学报, 1994, (04) :295-307
[6]   昆仑山区构造区划初探 [J].
潘裕生 .
自然资源学报, 1989, (03) :196-203
[7]   西昆仑山、喀喇昆仑山花岗岩类时空分布规律的初步探讨 [J].
汪玉珍 ;
方锡廉 .
新疆地质, 1987, (01) :9-24
[8]  
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地质演化[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编], 2000
[9]  
西昆仑造山带与盆地[M]. 地质出版社 , 丁道桂等著, 1996
[10]  
中国新疆西南部喀喇昆仑羌塘地块及康西瓦构造带构造演化[M]. 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 李永安等著,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