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低涡对流云团及其降水的一些特征

被引:6
作者
王华荣 [1 ]
何光碧 [2 ]
谌贵珣 [1 ]
机构
[1] 四川省气象局
[2]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关键词
西南低涡; 对流云团; 降水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基于FY-2C静止卫星红外和水汽通道资料,简单分析了发生在四川盆地的西南低涡暴雨云团生消过程,给出了一些有意义的云团生命特征。同时,结合相应的地面自动站降水资料,详细分析了卫星红外和水汽通道云顶亮温与对流云团降水之间的关系特征,结果表明:对于一完整对流降水过程,1小时内最低水汽亮温和水汽亮温增量能很好地描述地面1小时累计降水特征。然而,用静止卫星红外或水汽通道亮温来表征的云团降水特征是非常复杂的。尽管具有相同的最低云顶红外或水汽亮温,但对不同的对流过程其总体降水量级趋势不一样。而且,对于同一对流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即使出现云顶红外或水汽亮温一样,但其地面降水特征也是不一致的。甚至是对于同一时刻具有相同最低红外或最低水汽亮温特征的云,其降水落区与量级都不尽相同。正是这些复杂的降水特征,使得西南低涡对流云团的降水估算具有很大的难度。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2010年夏季西南涡加密观测科学试验 [J].
李跃清 ;
赵兴炳 ;
邓波 .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0, 30 (04) :80-84
[2]   基于FY-2C卫星资料估算四川地面降水方法研究 [J].
王华荣 ;
朱小祥 ;
徐会明 ;
顾清源 .
气象, 2008, (08) :29-34+131
[3]   近三十年西南低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附视频 [J].
刘红武 ;
李国平 .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8, (02) :68-73
[4]  
“05.6”东北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Ⅰ:常规资料和卫星资料分析[J]. 寿亦萱,许健民.气象学报. 2007(02)
[5]   汛期西南低涡移向频数的年际变化与降水 [J].
段炼 .
气象, 2006, (02) :23-27
[6]   2004年9月2~6日川渝持续性暴雨过程初步分析 [J].
宗志平 ;
张小玲 .
气象, 2005, (05) :37-41
[7]   西南低涡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J].
陈忠明 ;
闵文彬 ;
崔春光 .
高原气象, 2004, (S1) :1-5
[8]   1998年夏季西南低涡活动与长江上游暴雨 [J].
陈忠明 ;
徐茂良 ;
闵文彬 ;
缪强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3, (02) :162-167
[9]   强对流降水云团的云图特征分析 [J].
卢乃锰 ;
吴蓉璋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1997, (03) :14-20
[10]   中尺度对流系统红外云图云顶黑体温度的分析 [J].
石定朴,朱文琴,王洪庆,陶祖钰,顾雷 .
气象学报, 1996, (05) :6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