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治建构的历史语境及其面临的问题

被引:32
作者
舒国滢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
关键词
法治建构; 法治化;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政治体制改革; 法治论; 政府推进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 历史语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0.0 [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历史即将进入21世纪,这对于正在步入现代化的中国而言.不啻是一个焦虑与期待同在的历史时期.在这样一个时期,讨论中国法治的建构问题,其意义自然是非同寻常的.应当说,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法治的建构.一直是法学界讨论的理论热点问题之一.但若深一步考察,学界关于法治讨论的主旨还是有所变化的.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人治一法治”论辩(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在此一阶段,法学家们就治国方式上到底采取“人治”还是“法治”的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对话.以此为中心.学界的同仁们还拓展了相关的论题向度,例如“权与法”、“共产党的政策与社会主义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等等.这次论辩,为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基础.随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初步建立,“人治一法治”的理论论辩已经达到了其所期望达到的目的.第二阶段,“法制一法治”辨析.自90年代以来,尤其是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学者们在更为广泛的语境中讨论法治的建构问题,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乃是对“法治”与“法制”之语义的解析.其实,在此之前,学者们已敏锐地觉察到:社会主义法制并不仅仅是一个“有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人文精神与世俗化——关于90年代文化讨论的对话 [J].
陶东风 ;
金元浦 .
社会科学战线, 1996, (02) :101-107
[2]   传统与现代性: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层矛盾 [J].
杨耕 .
哲学动态, 1995, (10) :26-29
[3]   变法,法治建设及其本土资源 [J].
苏力 .
中外法学, 1995, (05)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