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与自动观测静风的差异分析与应用

被引:4
作者
严婧
王海军
程亚平
焦俊芳
机构
[1] 湖北省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
关键词
自动观测; 人工观测; 静风观测差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12 [探测技术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2000—2010年全国2195个国家站人工观测转为自动观测时期各站2年的资料,对2 min风向、风速进行对比分析,统计了人工与自动观测静风的差异,研究了引起差异的原因,并探索了年静风频率的应用方法。结果表明:全国人工观测的平均年静风频率为26.3%,自动观测为10.0%,平均风速越大,年静风频率越低,自动与人工观测的差异越小。湖北省平行观测期第一、第二年人工观测的平均年静风频率分别为29.1%、28.8%,自动观测较人工观测分别少18.1%和1 2.4%。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人工观测风速时,采取四舍五入保留整数位的方式,当风速<0.5 m·s-1时记录为静风,而自动观测风速≤0.2 m·s-1时记录为静风。评估湖北省平行观测期第二年自动与人工观测年静风频率差异,将自动观测静风按人工观测方式处理后平均年静风频率为22.8%,与平行观测期第二年人工观测的对比差为-6.0%,较订正前(-12.4%)有明显减少。
引用
收藏
页码:232 / 23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自动与人工观测气温差异偏大的原因及影响分析——以143个国家基准站为例 [J].
李亚丽 ;
任芝花 ;
陈高峰 ;
夏巧利 ;
贺音 ;
余鹏 .
气象, 2015, 41 (08) :1007-1016
[2]   2013年初江苏连续性雾-霾天气的特征分析 [J].
于庚康 ;
王博妮 ;
陈鹏 ;
黄亮 ;
谢小萍 .
气象, 2015, 41 (05) :622-629
[3]   金沙江下游局地大气边界层风场变化特征 [J].
秦剑 ;
赵刚 ;
陈艳 ;
綦正信 ;
朱保林 ;
刘瑜 .
气象, 2013, 39 (06) :749-758
[4]   自动与人工观测风速和风向的差异分析 [J].
苑跃 ;
赵晓莉 ;
王英 ;
刘霄 .
气象, 2011, 37 (04) :490-496
[5]   人工站与自动站风的自动观测资料差异分析 [J].
程爱珍 ;
丘平珠 ;
韦华红 ;
谭斐 .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0, 31 (04) :82-85
[6]   PMFT方法对我国年平均风速的均一性检验 [J].
曹丽娟 ;
鞠晓慧 ;
刘小宁 .
气象, 2010, 36 (10) :52-56
[7]   南京北郊冬季大气SO2、NO2和O3的变化特征 [J].
张敏 ;
朱彬 ;
王东东 ;
周毓荃 .
大气科学学报, 2009, 32 (05) :695-702
[8]   近50年我国风向变化特征 [J].
江滢 ;
罗勇 ;
赵宗慈 .
应用气象学报, 2008, 19 (06) :666-672
[9]   南京自动气象站与人工观测风速差异分析 [J].
于清平 ;
黄文杰 ;
李崇志 ;
陈兵 ;
张静 .
气象科学, 2008, (05) :5577-5580
[10]   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差异的初步分析 [J].
王颖 ;
刘小宁 ;
鞠晓慧 .
应用气象学报, 2007, (06) :849-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