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盘古山石英脉型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45
作者
王旭东
倪培
张伯声
王天刚
机构
[1] 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流体研究所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CO2包裹体; 流体不混溶; 石英脉型钨矿; 盘古山; 赣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67 [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采用"流体包裹体组合"(FIA)的方法,在详细的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对盘古山钨矿床主要矿化阶段中早阶段的辉铋矿-黑钨矿-石英脉和晚阶段的(辉铋矿)-黑钨矿-石英脉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和拉曼探针的分析。该矿床主要矿化阶段含矿石英脉中包裹体主要包括H2O-NaCl型包裹体、H2O-NaCl-CO2型包裹体和少量的CO2型包裹体,富含CO2组分是盘古山钨矿成矿流体的明显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矿床中主要矿化阶段石英脉中两相的H2O-NaCl型包裹体与H2O-NaCl-CO2型包裹体主要均一温度范围较为一致而前者盐度相对较高。辉铋矿-黑钨矿-石英脉中的H2O-NaCl型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明显高于(辉铋矿)-黑钨矿-石英脉中的H2O-NaCl型包裹体,但两者的盐度相差不大,从辉铋矿-黑钨矿-石英脉到(辉铋矿)-黑钨矿-石英脉,H2O-NaCl-CO2型包裹体数量减少,CO2型包裹体数量增多。对各类包裹体的激光拉曼探针测试表明,辉铋矿-黑钨矿-石英脉中和(辉铋矿)-黑钨矿-石英脉中的包裹体的组分相近,除水和CO2外,还含有少量的CH4和N2。盘古山钨矿的流体包裹体特征表明,以CO2逸失为特征的流体不混溶作用是矿床金属沉淀的主要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539 / 55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流体包裹体组合对测温数据有效性的制约及数据表达方法 [J].
池国祥 ;
卢焕章 .
岩石学报, 2008, 24 (09) :1945-1953
[2]   赣南漂塘钨矿流体包裹体研究 [J].
王旭东 ;
倪培 ;
蒋少涌 ;
黄建宝 ;
孙立强 .
岩石学报, 2008, 24 (09) :2163-2170
[3]   赣南钨矿资源状况与资源远景展望 [J].
曾载淋 ;
朱祥培 ;
许建祥 .
中国钨业, 2007, (06) :16-18+42
[4]   当前流体包裹体研究和应用概况(英文) [J].
池国祥 ;
周义明 ;
卢焕章 .
岩石学报, 2003, (02) :201-212
[5]   盘古山钨矿床近矿热液蚀变岩石的地质地球化学 [J].
谭运金 ;
童启荃 ;
皮俊明 ;
邓国政 .
中国钨业, 2002, (05) :21-26
[6]   强硅化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评价意义 [J].
谭运金 ;
邓国政 ;
皮俊明 ;
童启荃 .
中国钨业, 2002, (02) :14-20+23
[7]   盘古山钨矿深部矿床赋存特征分析及找矿前景 [J].
叶际祎 ;
邓国政 ;
皮俊明 ;
王正友 .
中国钨业, 2000, (04) :17-17
[8]   江西盘古山-黄沙黑钨矿石英脉矿床铋硫盐矿物再研究 [J].
任英忱 .
地质找矿论丛, 1998, (04) :3-5
[9]   中国钨矿床地质特征、类型及其分布 [J].
康永孚 ;
李崇佑 .
矿床地质, 1991, (01) :19-26
[10]   中国钨矿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 [J].
徐克勤 ;
程海 .
地质找矿论丛, 1987, (03)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