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经营雷竹林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化

被引:25
作者
蔡荣荣 [1 ]
黄芳 [1 ]
孙达 [1 ]
秦华 [1 ]
杨芳 [1 ]
庄舜尧 [2 ]
周国模 [1 ]
曹志洪 [1 ]
机构
[1] 浙江林学院环境科技学院
[2] 浙江林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森林土壤与环境联合实验室
关键词
土壤学; 雷竹林; 集约经营; 土壤有机质; 时空变化; 固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5 [竹];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林强度集约经营是大量施用肥料和冬季地表覆盖增温,使竹笋早出高产,给竹农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的管理栽培技术。在雷竹主产区浙江临安三口镇,采集种植时间分别为1,5,10,15 a的雷竹林土壤以及水田土壤(该区雷竹林主要是在这些水田上改制发展的)作为雷竹林的起始土壤(0 a),各4次重复,旨在分析雷竹林土壤有机质随雷竹种植时间和土壤剖面深度空间的变化情况,为雷竹林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些依据。结果表明:雷竹林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随种植时间先略微下降,再稳步上升。0,1,5,10和15 a的0~10 cm表层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分别为30.96,25.55,26.35,33.07和79.24 g.kg-1。10 a的雷竹林土壤有机质已超过起始土壤,15 a雷竹林土壤有机质已达到起始土壤的2.5倍,证明强度集约经营导致了雷竹林表层土壤有机质快速累积。雷竹林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剖面空间的变化呈随深度加深而递减的规律,以10 a为例,表层(0~10 cm),亚表层(10~20 cm)和底层(20~40 cm)的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分别为33.07,27.64,13.73 g.kg-1,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分别是亚表层和底层的1.2和2.4倍,其他年限的也都有相同的趋势。不同年限雷竹林土壤剖面底层的有机质质量分数都表现为最初没有明显下降,随种植时间的增长略增的趋势,变动幅度很小,相对平稳。可见强度集约经营措施主要对表层(0~10 cm)和亚表层(10~20 cm)即生产雷竹笋的主要土层有显著的作用。还讨论了土壤有机质快速积累对土壤肥力和环境质量的可能影响。图1表2参20
引用
收藏
页码:450 / 45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雷竹笋硝酸盐含量及其与施肥的关系 [J].
姜培坤 ;
徐秋芳 .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4, (01) :12-16
[2]   慈溪市库区覆盖雷竹园的无公害经营技术 [J].
徐绍清 ;
陈旭君 ;
吕兆田 .
浙江林业科技, 2003, (06) :50-51+66
[3]   不同栽培历史雷竹林土壤养分与重金属含量的变化 [J].
杨芳 ;
徐秋芳 .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3, (02) :3-6
[4]   雷竹高效栽培措施对土壤碳库的影响 [J].
姜培坤 ;
周国模 ;
徐秋芳 .
林业科学, 2002, (06) :6-11
[5]   解译土壤质量演变规律,确保土壤资源持续利用 [J].
曹志洪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1, (03) :28-32
[6]   雷竹林地土壤酶活性研究 [J].
姜培坤 ;
俞益武 ;
张立钦 ;
许小婉 .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0, (02) :14-18
[7]   施肥对土壤不同碳形态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J].
沈宏 ;
曹志洪 ;
徐志红 .
土壤学报, 2000, (02) :166-173
[8]   我国竹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J].
萧江华 .
竹子研究汇刊, 2000, (01) :1-5+8
[9]   雷竹林地覆盖增温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J].
姜培坤 ;
徐秋芳 ;
钱新标 .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05) :548-551
[10]   雷竹覆盖栽培林地土壤微生物的初步研究 [J].
董林根 ;
姜小娟 ;
方茂盛 .
浙江林学院学报, 1998, (03) :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