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根腐病病原研究

被引:99
作者
缪作清 [1 ]
李世东 [1 ]
刘杏忠 [2 ]
陈昱君 [3 ]
李云华 [4 ]
王勇 [3 ]
郭荣君 [1 ]
夏振远 [4 ]
张克勤 [5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3]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三七科学技术研究所
[4] 云南烟草科学研究所
[5] 云南大学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三七; 根腐病; 病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672 [草本作物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目的】三七根腐病是三七的重要病害,是限制三七种植业发展的严重障碍。【方法】在田间进行系统的三七根腐病害观察、调查和采样;在室内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室内致病性测定,并进行田间人工接种试验。【结果】发现三七根腐病的主要症状表现有黄腐型、干裂型、髓烂型、急性青枯型、湿腐型和茎基干枯型等,但以黄腐型和急性青枯型较为常见,其中干裂型、髓烂型和茎基干枯型是新发现的三七根腐病症状表现。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引起三七根腐病的病原真菌类群主要包括Cylindrocarpondestructans、C.didynum、Fusariumsolani、F.oxysporum、Phytophthoracactorum、Phomaherbarum、Rhizoctoniasolani等。室内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C.didynum、C.destructans、P.cactorum、P.herbarum和R.solani均能导致块根不同程度的腐烂。田间人工接种以P.cactorum和P.herbarum的致病性较强,发病率分别为48.4%和50.0%。C.destructans和C.didynum的致病力虽然较弱(C.destructans为23.5%,两株C.didynum分别为28.0%和15.2%),但在田间分布范围广,分离频率高(Cylindrocarpon属真菌最高组织分离频率为100%),且可导致典型的黄腐型症状。【结论】C.destructans和C.didynum是田间三七根腐病的重要病原真菌。
引用
收藏
页码:1371 / 137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柱孢属(Cylindrocarpon)真菌和参类锈腐病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J].
严雪瑞 ;
傅俊范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1) :71-75
[2]   三七根腐病发生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J].
陈昱君 ;
王勇 ;
冯光泉 ;
李忠义 .
云南农业科技, 2001, (06) :33-35
[3]   吉林省人参根腐病病原真菌种类的研究 [J].
白容霖 ;
刘学敏 ;
刘伟成 .
植物病理学报, 1999, (03) :285-285
[4]   三七根腐病复合侵染中病原细菌的研究 [J].
罗文富 ;
喻盛甫 ;
黄琼 ;
贺承福 ;
李忠义 ;
王朝梁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2) :2-6
[5]   三七根腐病发生与环境条件关系的研究 [J].
王朝梁 ;
崔秀明 ;
李忠义 ;
贺承福 ;
喻盛甫 ;
罗文富 .
中国中药杂志, 1998, (12) :10-12+58
[6]   三七根腐病病原及复合侵染的研究 [J].
罗文富 ;
喻盛甫 ;
贺承福 ;
李忠义 ;
王朝梁 ;
崔秀明 .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01) :86-92
[7]   安徽西洋参病害调查 [J].
束庆龙,宛志沪,严平,罗孝荣,张云海,徐乐枝,丁显勇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4, (02) :143-145
[8]   三七根腐病病原鉴定及药剂防治研究附视频 [J].
骆平西 ;
许毅涛 ;
王拱辰 ;
陈鸿逵 .
西南农业学报, 1991, (02) :77-80
[9]   三七根腐病病原菌分离、接种和药剂试验 [J].
王拱辰 ;
陈鸿逵 ;
骆平西 .
植物病理学报, 1991, (02) :66-66
[10]   田七根腐病的病原菌鉴定 [J].
曹福祥 ;
戚佩坤 .
植物病理学报, 1991, (02)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