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碳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性质的研究

被引:6
作者
张阳德 [1 ]
张彦琼 [2 ]
陈记稷 [2 ]
张浩伟 [3 ]
张雅青 [4 ]
孔璐 [2 ]
潘一峰 [2 ]
刘键 [5 ]
王吉伟 [2 ]
机构
[1] 中南大学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2] 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3] 洛杉矶怀特纪念医疗中心
[4] 加州伯克利大学生物学系
[5] 深圳市纳米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
壳聚糖; 碳纳米粉; PEGFP-C1; 异硫氰酸荧光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B383.1 [];
学科分类号
070205 ; 080501 ; 1406 ;
摘要
目的制备壳聚糖-碳纳米颗粒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和体外活性。方法首先,用溶胶法制备出分散性良好的碳纳米粉末,再通过正负电荷相互吸引制备出壳聚糖-碳纳米颗粒;其次,用绿色荧光蛋白(PEGFP-C1)质粒DNA作报告基因,以静电吸附的方式将PEGFP-C1质粒DNA与壳聚糖-碳纳米颗粒结合形成载基因纳米粒;再次,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度分布及表面电位(Zeta电位),MTT试验检测壳聚糖-碳纳米载体对HepG2细胞和COS7细胞的毒性作用,凝胶阻滞实验确定该基因载体的DNA携带率,DNaseⅠ保护实验研究其对所携带基因的保护作用,体外纳米粒导入实验定性评价纳米粒进入在体外进入细胞的活性,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导入效果。结果壳聚糖-碳纳米粒表面携带正电荷,聚合指数<0.3;与DNA结合后效率较高,且可保护DNA免受DNaseⅠ的降解;经FITC标记后能够成功地进入到COS7细胞和HepG2细胞。结论壳聚糖-碳纳米颗粒能进入到细胞内部,且导入效率较高,可以用作基因递送的非病毒载体系统,值得进一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801 / 80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Human gene therapy and imaging in neurological diseases[J] . Andreas H. Jacobs,Alexandra Winkler,Maria G. Castro,Pedro Lowenstein.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 . 2005 (2)
[2]  
Sustained delivery and ex-pression of DNA encapsulation in polymeric nanoparticles. COHEN H,LEVY RJ,CAO J,et al. Gene Therapy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