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间主义的两种形式——基于欧盟与中国对非地区间合作经验的分析

被引:17
作者
周玉渊
机构
[1]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关键词
地区间主义; 欧盟; 非洲; 中非合作论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5 []; D822.3 [与各国政府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6 ; 030208 ; 1407 ; 030207 ;
摘要
地区间主义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地区间制度设计在促进合作上的适用性。制度化与论坛化是当前地区间合作中的两种主要形式,这两种制度选择的区别体现在结构平衡、施动方向、互动结果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制度适用性上。作者提出:在制度化的地区间合作中,强势的一方因为缺乏足够的回应或制衡,将导致其倡议和政策制定主要从自身角度出发,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政策和举措的适用性。而在论坛化的地区间合作中,平衡和双向的互动以及合作的意愿能够增加最后的政策和举措的适用性。欧盟推动的对非制度化地区间合作与中非合作论坛推动的论坛化地区间合作是当今地区间主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对欧盟与中国的对非地区间合作的比较研究发现,适用性的制度设计应该建立在地区间结构平衡、双向互动和强烈的政治意愿基础之上。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43+155 +155-156
页数:25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国际关系的中长期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应对(二) [J].
王逸舟 .
当代世界, 2011, (02) :19-23
[2]   国际关系的中长期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应对(一) [J].
王逸舟 .
当代世界, 2011, (01) :13-18+21
[3]   地区间主义与欧盟:全球行为体之锻造与实践新途径 [J].
朱天祥 .
社会科学, 2010, (10) :21-26+187
[4]   欧盟对非洲制度机制调整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J].
金玲 .
欧洲研究, 2010, 28 (05) :54-68+160
[5]   欧盟对非洲政策新动向及其启示 [J].
王学军 .
现代国际关系, 2010, (07) :50-56
[6]   从东南亚到非洲:日本对外援助的政治经济学 [J].
周玉渊 .
当代亚太, 2010, (03) :107-124+106
[7]   构建区域间合作“中国模式”——中非合作论坛进程评析 [J].
郑先武 .
社会科学, 2010, (06) :20-27+187
[8]   欧盟对非洲的危机干预政策研究 [J].
刘丽荣 .
德国研究, 2009, (04) :37-42+86
[9]   Africa's Perspectives on China-Africa Relations and 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FOCAC) [J].
Osita C.Eze .
国际展望, 2009, (02) :48-61
[10]   制度同构理论与欧洲一体化——以欧盟监察专员制度的建立为案例 [J].
陈菲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9, (04) :64-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