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系沉积物重金属赋存形态及污染特征

被引:58
作者
袁浩 [1 ,2 ]
王雨春 [1 ]
顾尚义 [2 ]
陆瑾 [1 ]
周怀东 [1 ]
万晓红 [1 ]
机构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
[2]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关键词
黄河; 重金属; BCR连续提取法; 生态风险评价;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08.0355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2004年采集了黄河干流及西纳川等支流的水系沉积物,测定了沉积物样品中Cu、Zn、Pb、Cd、Cr、As和Hg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用BCR连续提取法分析研究了各元素的赋存形态,同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Igeo)和次生相原生相分布比值法(RSP)分别对黄河流域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及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黄河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特征总体符合全球页岩重金属元素丰度的基本趋势,但在部分人为污染较重的区域,表现出一定的地理差异;从浓度水平衡量,重金属的污染较轻;黄河水系沉积物中Cu、Zn、Cr和As主要以残渣态(B4)形式存在,具有较好的环境稳定性,而Pb、Hg和Cd以活性较大的弱吸附态存在,可能具有相对较大的环境影响;生态风险评价的结果显示,Pb、Cd和Hg具有相对较高的生态风险指数,尤其是Pb的潜在风险应该引起重视。
引用
收藏
页码:1966 / 197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Sediments as a source for contaminants?[J] . W. Salomons,N. M. Rooij,H. Kerdijk,J. Bril. &nbspHydrobiologia . 1987 (1)
[2]   中国东部主要河流颗粒物的元素组成 [J].
陈静生 ;
王飞越 ;
程成旗 ;
陈江麟 ;
宋吉杰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02) :206-214
[3]   黄河包头段水-沉积物系统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 [J].
何江 ;
王新伟 ;
李朝生 ;
孙卫国 .
环境科学学报, 2003, (01) :53-57
[4]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及其环境学意义 [J].
韩春梅 ;
王林山 ;
巩宗强 ;
许华夏 .
生态学杂志, 2005, (12) :1499-1502
[5]   黄河、长江、中国浅海沉积物化学元素丰度比较 [J].
赵一阳 ;
鄢明才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2, (13) :1202-1204
[6]   黑土中几种重金属的化学形态 [J].
王连平 ;
张学询 ;
宋胜焕 .
生态学杂志, 1989, (06) :56-57+65
[7]   黄河、长江、珠江沉积物中粘土的矿物组合、化学特征及其与物源区气候环境的关系 [J].
杨作升 .
海洋与湖沼, 1988, (04) :336-346
[8]  
黄土高原土壤地球化学[M]. 科学出版社 , 田均良等著, 1994
[9]  
泥沙对黄河水质影响及重点河段水污染控制[M]. 黄河水利出版社 , 赵沛伦等编著, 1998
[10]  
Evaluation of 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 for the speci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Davidson,C. M.,Thomas,R. P.,McVey,S. E.,Perala,R.,Littlejohn,D.,Ure,A. M. Analytica Chimica Acta .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