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口芦苇湿地蒸散试验研究

被引:14
作者
张颖 [1 ,2 ]
郑西来 [1 ,2 ]
伍成成 [2 ]
张淑慧 [2 ]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湿地; 芦苇; 蒸散; 蒸腾; 辽河口;
D O I
10.14042/j.cnki.32.1309.2011.03.020
中图分类号
P332.2 [蒸发观测];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在研究区用带有地下水补给的芦苇培养箱测量蒸散量,同时,采用PM-5型稳态气孔计测量了不同水深条件下芦苇的蒸腾速率,并与同一实验条件下的水面蒸发和裸地蒸发进行对照,分析了辽河口芦苇湿地区的蒸散耗水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控制水位在地表以上10 cm时,芦苇蒸腾速率曲线呈"单峰"型,而且芦苇的蒸腾作用在这种地表积水情况下随着栽培时间的延长受到抑制;当控制水位在-5 cm、-20 cm、-40 cm和-60 cm时,芦苇蒸腾速率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并且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芦苇群落的蒸散发比值有一个极小值埋深,在-20~-40 cm。地表积水时芦苇群落的蒸散量是自由水面蒸发量的2倍左右,水位在地表以下时芦苇群落蒸散量是裸地蒸发量的3.0~3.5倍。芦苇蒸散影响量与日均光合有效辐射、日均大气温度和日均相对湿度有很好的相关性。在以后的研究中,当无实测芦苇蒸散量数据时,可以通过建立芦苇蒸散影响量与气象因素的相关关系式,根据裸地蒸发量得到芦苇的蒸散量值。
引用
收藏
页码:351 / 35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灌溉对景泰灌区年潜在蒸散量的影响 [J].
韩松俊 ;
刘群昌 ;
胡和平 ;
杨大文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 (03) :364-369
[2]   陕北黄土高原雨养区谷子棵间蒸发与田间蒸散规律 [J].
王幼奇 ;
樊军 ;
邵明安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1) :6-10
[3]   盘锦湿地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群落蒸发散主导影响因子 [J].
于文颖 ;
周广胜 ;
迟道才 ;
周莉 ;
何奇瑾 .
生态学报, 2008, (09) :4594-4601
[4]   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能量平衡和蒸散发研究 [J].
孙丽 ;
宋长春 .
水科学进展, 2008, (01) :43-48
[5]   测量芦苇沼泽蒸散发量的渗流补偿方法 [J].
许士国 ;
王昊 .
水科学进展, 2007, (04) :496-503
[6]   用气孔计测定沙漠人工植物的蒸腾 [J].
张志山 ;
谭会娟 ;
周海燕 ;
贾晓红 ;
陈应武 .
草业学报, 2006, (04) :129-135
[7]   植被蒸散研究方法的进展与展望 [J].
刘京涛 ;
刘世荣 .
林业科学, 2006, (06) :108-114
[8]   刺槐日蒸腾过程的Penman-Monteith方程模拟 [J].
贺康宁 ;
田阳 ;
张光灿 .
生态学报, 2003, (02) :251-258
[9]  
森林生态水文[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余新晓等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