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遗传神经网络分析泥石流活动性

被引:12
作者
李发斌
崔鹏
周万村
陈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四川成都 
[3] 四川成都 
关键词
泥石流; 活动性;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D O I
10.16031/j.cnki.issn.1003-8035.2003.03.004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泥石流];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泥石流是我国山区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影响泥石流活动性的因素十分复杂,并且具有随机性和模糊性。遗传神经网络结合了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优点,可以模拟学习和进化之间的交互作用,很适合用于分析泥石流活动性。文章简要讨论了遗传神经网络的原理,建立了泥石流活动性分析的遗传神经网络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川藏公路沿线30条泥石流沟的活动性分析。网络的拓扑结构为(9,6,4,3),即输入节点(评价指标)、第1隐含层、第2隐含层和输出接点(分析结果)分别为9、6、4、3。首先以其中25条泥石流沟作为样本对网络进行训练,训练时网络的连接权采用遗传算法进行自适应演化,待模型稳定后将其余5条泥石流沟的数据输入模型,计算它们的活动性,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基本相符,证明模型是可行的,各个参数的选取也是合适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神经网络与暴雨泥石流灾害预报 [J].
文科军 ;
吕巡贤 ;
谢宝元 ;
王礼先 .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3) :54-58
[2]   泥石流沟活跃程度的评价方法 [J].
祁龙 .
山地学报 , 2000, (04) :365-368
[3]   基于神经网络的洪水预报研究 [J].
冯利华 .
自然灾害学报, 2000, (02) :45-48
[4]   神经网络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J].
马洪生 ;
胡卸文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9, (01) :50-54
[5]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和符号的地震预报专家系统NGESEP [J].
王炜,吴耿锋,黄冰树,庄昆元,周佩玲,蒋春曦,李东升,周云好 .
中国地震, 1996, (04) :339-346
[6]   泥石流沟严重程度的数量化综合评判 [J].
谭炳炎 .
铁道工程学报, 1986, (04) :45-52
[7]  
甘肃泥石流[M]. 人民交通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甘肃省交通科学研究所著,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