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核病双低油菜新品种中双9号选育及其重要防御酶活性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37
作者
王汉中
刘贵华
郑元本
王新发
杨庆
不详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国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
[2]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国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 武汉
[3] 武汉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中双9号; 抗菌核病; 双低; 防御酶; 变化规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4 [油菜籽(芸薹)];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中双 9号是采用复合杂交和小孢子培养技术选育的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 ,具有高抗菌核病、高抗倒伏、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等优点。 2 0 0 2年油菜中双 9号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 2 0 0 0~ 2 0 0 2年湖北省区域试验中该品种平均单产 2 4 82 .2kg·ha-1,比对照中油 82 1增产 15 .33%。中双 9号种子芥酸含量 0 .2 3% ,商品籽硫甙含量 2 2 .6 9μmol·g-1(饼 ) ,含油量 4 2 %。经大田自然侵染鉴定 ,中双 9号平均菌核病发病率为 13.31% ,比对照中油 82 1降低 2 8% ,病情指数为 6 .4 7,降低 36 %。经离体叶菌丝接种鉴定 ,中双 9号病斑面积仅为 4 .70 9cm2 ,显著小于中抗品种中油 82 1(5 .933cm2 ) ;经牙签接种鉴定 ,中双 9号病斑扩展长度仅为1.2 75cm ,极显著小于中抗品种中油 82 1(1.94 3cm)。还研究了不同抗性油菜品种在接种菌核病菌丝后植株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几丁质酶、β 1,3 葡聚糖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 ,探讨了中双 9号抗菌核病的可能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油菜几丁质酶的特点及其与抗菌核病的关系 [J].
张学昆 ;
李加纳 ;
唐章林 ;
谌利 ;
陈云坪 ;
陈洪源 ;
郭益红 ;
不详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1, (03) :208-210+215
[2]   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花期牙签接种方法的探讨 [J].
李强生 ;
胡宝成 ;
HAMcCartney ;
陈凤祥 ;
费维新 ;
侯树敏 ;
吴新杰 ;
AHeran .
安徽农业科学, 2001, (01) :72-73+75
[3]   甘蓝型油菜远缘杂交新品系某些酶的活性与抗菌核病的关系 [J].
赵建伟 ;
肖玲 ;
何凤仙 ;
黄永菊 ;
赵合句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1998, (01) :41-44
[4]   黄瓜不同抗性品种感染黑星病菌后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变化 [J].
李保聚 ;
李凤云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8, (01) :87-89
[5]   水稻中超氧诱导与稻瘟菌抗性及苯丙氨酸解氨酶、几丁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诱导的关系 [J].
肖拴锁 ;
王钧 .
中国水稻科学, 1997, (02) :93-102
[6]  
油菜遗传育种学[M].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刘后利编著, 2000
[7]  
分子植物病理学[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王金生编著, 1999
[8]  
油菜抗菌核病、病毒病材料鉴定与筛选. 周必文,余琦,刘胜毅,等. 中国油料 .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