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植物独花兰的传粉生物学初步观察(英文)

被引:9
作者
孙海芹
罗毅波
葛颂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独花兰; 三条熊蜂; 欺骗性传粉; 长梗伸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5 [植物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独花兰(Changnienia amoena Chien)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近年因生境破碎化和过度采挖,其野生资源日渐减少。迄今对独花兰极为有限的研究表明,其结实率很低或根本不结实,其传粉媒介也一直未被发现。2002年3~4月,我们对神农架2个移植居群和5个天然居群进行了传粉生物学的定点观察,发现雌性三条熊蜂(Bombus(Diversobombus) trifasciatus Smith)、仿熊蜂(Bombus (Tricornibombus) imitator Pittion)和蜜蜂均访问独花兰,但只有三条熊蜂身体粘有花粉块,是独花兰的有效传粉者。三条熊蜂的访问频率很低,在113 h的观察中只有9次访问,但在一个天然居群 (population 3) 中曾观察到一天4次的最高访问频率;访问主要在12:00~15:00出现,但在花上停留时间很短,不超过10s。在未被授粉的情况下,独花兰花朵大约3周后自然枯萎,但受粉后3、4d内即出现一系列形态和颜色的变化,包括花梗逐渐伸长,子房在花梗逐渐停止伸长后开始膨大等,表明花梗伸长可作为结实(授粉成功)的指标。人工授粉实验表明,自花、异花受粉后花梗均伸长,而套袋隔离花的则花梗不伸长,说明独花兰是自交亲和的异交种,需要昆虫传粉。根据传粉者的访问频率、居群中果实的分布,尤其是花距内无花蜜等特征,我们认为独花兰是一种欺骗性传粉的兰花。相对于其他欺骗
引用
收藏
页码:1019 / 102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神农架南坡珍稀植物独花兰的物候、繁殖及分布的群落特征 [J].
熊高明 ;
谢宗强 ;
熊小刚 ;
樊大勇 ;
葛颂 .
生态学报, 2003, (01) :173-179
[2]   独花兰野生种群研究——开花与营养体状态的关系 [J].
熊治廷 ;
吴剑 ;
李奕 ;
葛颂 ;
赵子恩 ;
桂先群 ;
程增林 ;
黄遵义 .
植物学通报, 2002, (01) :87-91+86
[3]  
OrchidBiology:Reviews andPerspectives. CatlingP M. TimberPress .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