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6 条
东海夏季跃层深度计算方法的比较
被引:17
作者:
张媛
吴德星
林霄沛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实验室
[2]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实验室 山东青岛266003
来源:
关键词:
温跃层;
密度跃层;
垂向梯度法;
S-T法;
D O I:
10.16441/j.cnki.hdxb.2006.s1.001
中图分类号:
P731.11 [温度];
学科分类号:
0707 ;
摘要:
基于31°N和PN断面高分辨率的温度、盐度和密度(CTD)资料,分别选取1992,1998和2001年东海夏季长江径流量偏小、偏大和正常的3个年份,运用4种跃层计算方法计算了2个断面的温跃层和密度跃层上界的深度。计算结果与实际跃层上界深度比较发现,在3种不同条件下,采用垂向梯度法计算的东海夏季跃层上界深度,无论在浅海海区还是深海海区均较为理想。长江径流量偏小和正常的年份,在东海的浅海海区(水深<200m)运用S-T法计算的跃层上界深度与垂向梯度法的结果比较一致,都与实际跃层深度符合较好。在具有高分辨率资料的情况下,垂向梯度法是4种方法中计算东海夏季跃层上界深度的最佳方法。在缺乏高分辨率资料且长江径流量不大时,夏季东海浅海海区也可以运用S-T法计算温跃层和密度跃层上界深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