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甸地区三叠系的沉积混杂作用

被引:22
作者
张世涛
冯庆来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
关键词
中甸地区; 沉积混杂岩; 三叠系; 非史密斯地层学; 伸展裂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5 [中生代(界)];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中甸地区的三叠系沉积混杂岩十分发育 ,共有六个层位。印度早期的沉积混杂作用代表盆地早期的裂陷作用 ,形成于海岸侵蚀的崖岸垮塌 ;中三叠世的沉积混杂作用形成于台内断裂塌陷 ;卡尼早期的沉积混杂作用对应着扬子地块西缘的一次强烈的区域性伸展裂陷作用 ;哈工组 (卡尼晚期———诺利期 )中的三层沉积混杂岩是弧后裂陷作用的产物。每个沉积混杂岩层的出现 ,指示盆地可能经历了一次剧烈的裂陷作用。沉积混杂岩具有非史密斯地层学研究意义 ,它是研究隐伏的盆地基底和下伏地层的重要窗口。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放射虫古生态的初步研究 [J].
冯庆来 .
地质科技情报, 1992, (02) :41-46
[2]   桂东、桂东南晚泥盆世一个弗拉斯期放射虫动物群 [J].
李酉兴 ;
王玉净 .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91, (04) :395-404+493
[3]   中国古生代放射虫十年来研究的进展 [J].
王玉净 .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91, (03) :237-251+350
[4]   地质时期的岩岸研究与实例附视频 [J].
戎嘉余 .
地层学杂志, 1989, (04) :255-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