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4 条
德国家庭农场经营特征与制度实践:耕地可持续利用视角
被引:7
作者:
袁梦
[1
]
陈章全
[2
]
尹昌斌
[1
]
陈世雄
[2
]
易小燕
[1
]
边全乐
[3
]
尤飞
[1
]
吴勇
[4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2] 农业部发展计划司
[3] 中国农学会
[4]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来源:
关键词:
德国;
家庭农场;
经营特征;
制度实践;
耕地可持续利用;
启示;
D O I:
10.13856/j.cn11-1097/s.2017.11.003
中图分类号:
F351.6 [];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家庭农场作为德国重要的农业经营主体,为德国农业的发展与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在德国学习培训期间的调研考察为基础,对德国家庭农场的经营特征与制度实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从经营特征看,德国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平均在58.3hm2,并以中小型家庭农场为主,100hm2以下家庭农场占比87.66%;种植作物多样化,实施覆盖耕作,并积极采用有机肥和绿肥,实现耕作方式绿色化;将3S技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广泛运用到生产经营中,实现农业生产与管理精准化;积极采取种地与养地相结合,实现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场主年轻化,35~65岁的农场主占比86.7%,且都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农业教育或培训,掌握农业生产与管理的相关技能。从制度层面看,制定了详尽的耕地保护法律措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补贴政策,推进3S技术推广与应用,实现农业生产全面监测,实行农业经营者准入制度,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为家庭农场采取可持续的耕地利用方式提供了制度保障。最后提出德国家庭农场经营对中国的启示:加快立法进程,系统设计中国家庭农场的法律体系;改进农业补贴方式,引导家庭农场自发性地保护耕地;强化农业信息系统建设,稳步推进精准农业;推进产学研结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0+162
+162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