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区景观格局对流域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斑块类型水平

被引:21
作者
王计平 [1 ,2 ]
杨磊 [1 ,3 ]
卫伟 [1 ]
陈利顶 [1 ]
黄志霖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3] 不详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斑块类型水平; 景观格局指数; 侵蚀产沙; 土地利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在黄土丘陵沟壑区,景观格局对侵蚀产沙过程有着复杂的影响,且与尺度密切相关。选取河口—龙门区间内42个水文站控制流域为研究对象,以侵蚀模数、输沙模数和泥沙输移比作为表征各流域单元内土壤侵蚀、产沙及泥沙输移过程的特征指标,运用景观指数和CCA排序,系统分析了斑块类型水平上景观格局对流域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侵蚀产沙及泥沙输移过程中,空间分异特征随景观类型不同而异;对于不同用地类型,影响"过程"空间分异的景观格局指标不同,显著影响流域侵蚀产沙及泥沙输移过程的景观指数有草地平均斑块面积(AREAMN3)、居民建设用地景观面积百分比(PLAND5)、居民建设用地和其它类型用地景观的斑块密度(PD5和PD6),其中斑块密度(PD)是影响流域侵蚀产沙及泥沙输移过程的共性指标;草地、居民建设用地、其它类型用地的景观格局特征对"过程"变化的解释程度要高于其它景观类型。开展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关系研究时,不仅需要考虑景观格局的整体效应,更应关注单一景观类型及其格局特征对一些生态过程的指示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5739 / 574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景观格局-土壤侵蚀研究中景观指数的意义解释及局限性 [J].
刘宇 ;
吕一河 ;
傅伯杰 .
生态学报, 2011, 31 (01) :267-275
[2]   黄土高原地区景观格局演变研究综述 [J].
王计平 ;
陈利顶 ;
汪亚峰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05) :535-542
[3]   景观生态学中的格局分析:现状、困境与未来 [J].
陈利顶 ;
刘洋 ;
吕一河 ;
冯晓明 ;
傅伯杰 .
生态学报, 2008, (11) :5521-5531
[4]   岷江上游小流域景观格局对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 [J].
杨孟 ;
李秀珍 ;
杨兆平 ;
胡远满 ;
问青春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11) :2512-2519
[5]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降水特征值和下垫面因子影响下的水土流失规律 [J].
卫伟 ;
陈利顶 ;
傅伯杰 ;
巩杰 .
生态学报, 2006, (11) :3847-3853
[6]   黄土高原景观格局与水土流失关系研究 [J].
索安宁 ;
洪军 ;
林勇 ;
葛剑平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9) :1719-1723
[7]   基于“源-汇”生态过程的景观格局识别方法——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 [J].
陈利顶 ;
傅伯杰 ;
徐建英 ;
巩杰 .
生态学报, 2003, (11) :2406-2413
[8]  
The effects of land-use combinations on soil erosion: a case study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J] . Fu, Bo-Jie,Wang, Ya-Feng,Lu, Yi-He,He, Chan-Sheng,Chen, Li-Ding,Song, Cheng-Jun.Progress in Physical Geography . 2009 (6)
[9]   Soil quality regime in relation to land cover and slope position across a highly modified slope landscape [J].
Fu, BJ ;
Liu, SL ;
Chen, LD ;
Lü, YH ;
Qiu, J .
ECOLOGICAL RESEARCH, 2004, 19 (01) :111-118
[10]  
A gradient analysis of urban landscape pattern: a case study from the Phoenix metropolitan region, Arizona, USA[J] . Matthew Luck,Jianguo Wu.Landscape Ecology . 200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