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地区降水离子成分时空分布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38
作者
叶小峰
王自发
安俊岭
松田秀和
朱彬
陈万隆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系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
[3] 日本酸雨研究中心
[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系 南京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
[5] 北京
[6] 日本新泻
[7] 南京
关键词
东亚地区; 降水; 离子成分; 时空分布; 特征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8 [气候资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东亚酸沉降监测网 (EANET) 观测资料, 对2001年东亚地区降水成分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 通过与过去的观测进行对比, 揭示东亚各地酸雨分布情况及降水化学特性差异, 为东亚酸沉降长距离输送模式比较计划提供前期分析资料。分析结果表明: (1) 东亚地区降水化学成分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 滨海地区的日本降水含量中Na+、Cl-分别为219、208μmol·L-1居东亚地区之首, 而中国西北地区 Ca2+、NO-3 、NH+4 、SO2-4 、Mg2+、K+含量最高各为 755、168、260、768、59 3、53 6μmol·L-1; 降水酸度主要受阳离子Ca2+、NH+4 和阴离子 SO2-4 、NO-3 的影响。(2) 东亚地区降水化学成分季节变化明显, 除部分源自人为或工业排放源影响外 (如北部地区冬季取暖), 东亚地区气候呈季节变化也是影响的主要因子之一。春季沙尘源区沙尘、扬沙频繁, 其上空存在较强的西风带, 在天气系统冷锋影响下, 沙尘粒子易随大风扬起而由锋前强烈抬升气流输送到对流层中层, 在高空西风急流作用下输送到下游地区。(3) 东亚地区酸雨区降水与以往主要以硫酸型酸雨为主的降水性质不同, 除中国西南工业欠发达地区仍为硫酸型外, 其他酸雨区均为硫酸和硝酸混合型。表征酸雨类型的特征参量 [SO2-4 ] / [NO-3 ] 的比值在中国西南地区为 3~5,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2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酸雨状况和自然成因综述及防治对策探究 [J].
冯砚青 .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4, (01) :25-28
[2]   沙尘源区与沉降区气溶胶粒子的理化特征 [J].
刘明哲 ;
魏文寿 ;
高卫东 ;
周宏飞 ;
Sadayo Yabuki .
干旱区地理, 2003, (04) :334-339
[3]   半个世纪的云雾、降水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进展 [J].
黄美元 ;
沈志来 ;
洪延超 .
大气科学, 2003, (04) :536-551
[4]   中国区域空气污染本底站的降水化学特征 [J].
杨东贞 ;
周怀刚 ;
张忠华 .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04) :430-439
[5]   中国酸雨的分布、成因及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J].
杨昂 ;
孙波 ;
赵其国 .
土壤, 1999, (01) :14-19
[6]   关于我国和东亚酸性物质的输送研究I.硫化物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 [J].
王自发 ;
黄美元 ;
高会旺 ;
安俊岭 .
大气科学, 1998, (05) :18-25
[7]   东海海域春季降水的化学特征 [J].
吴玉霞 ;
沈志来 ;
黄美元 .
环境科学学报, 1998, (04) :28-32
[8]   我国酸雨的研究进展(综述) [J].
花日茂 ;
李湘琼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2) :108-112
[9]   降水化学特性的一种分类分析方法 [J].
程新金 ;
黄美元 .
气候与环境研究, 1998, (01) :83-89
[10]   中国酸雨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J].
任仁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1997, (03) :12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