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后熟与多胺的关系

被引:1
作者
蒋跃明
张东林
陈芳
李月标
刘淑娴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州
关键词
香蕉; 多胺; 后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668.1 [香蕉];
学科分类号
090201 ;
摘要
香蕉果实采收后果肉中腐胺(PUT)含量随贮放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在果实出现乙烯高峰后又明显增加。果实采后初期亚精胺(SPD)、精胺(SPM)含量逐渐增加,果实出现乙烯高峰后,精胺明显积累,但亚精胺的变化较小。果皮中精胺的变化与果肉中的相似,但腐胺、亚精胺的变化则不同。精氨酸脱羧酶(ADC)和鸟氨酸脱羧酶(ODC)在果实采后初期活性较高,果实明显衰老时活性迅速降低。果肉中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SAMDC)活性先有增加,然后下降;而果皮中SAMDC则呈下降趋势。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成酶(ACCS)变化与SAMDC不同,酶活性最高值较乙烯高峰提前二天到达。S—腺苷甲硫氨酸(SAM)在乙烯高峰出现时含量明显下降。结果认为,多胺对果实后熟、衰老的调节机理不但与竞争SAM有关,还与代谢平衡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百合小鳞茎离体发生过程中内源多胺水平和多胺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J].
王富民 ;
薛应龙 .
植物生理学报, 1988, (04) :350-355
[2]   STIMULATION OF ETHYLENE PRODUCTION BY EXOGENOUS SPERMIDINE IN DETACHED TOBACCO-LEAVES IN THE LIGHT [J].
PENNAZIO, S ;
ROGGERO, P .
BIOLOGIA PLANTARUM, 1989, 31 (01) :58-66
[3]   EXOGENOUS POLYAMINES ALTER MEMBRANE FLUIDITY IN BEAN-LEAVES - A BASIS FOR POTENTIAL MISINTERPRETATION OF THEIR TRUE PHYSIOLOGICAL-ROLE [J].
ROBERTS, DR ;
DUMBROFF, EB ;
THOMPSON, JE .
PLANTA, 1986, 167 (03) :39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