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社会空间演化中的同质聚居与社区重构——对北京三个巨型社区的实证研究

被引:8
作者
穆晓燕 [1 ]
王扬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 北京大学工学院
关键词
同质聚居; 异质隔离; 社会空间分异; 北京;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3.05.002
中图分类号
TU984.12 [居住区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3303 ;
摘要
本研究在两千余份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北京天通苑、回龙观、望京等三个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巨型社区进行了社区居民的构成特征、变化特征以及不同收入居民的迁移意愿及居民满意度的分析,描述了社区的演替趋势和重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新型社区在政策、市场的双重影响下,建设初期便具有一定的同质性,收入、职业的因素是造成初步同质的重要原因;在社区的演化发展的过程中,同质聚居和异质隔离现象进一步加剧,不同社区处于上升、下降及趋于稳定的同质化的三个阶段;适度的同质性有利于人际交往和邻里和谐,但过度同质容易造成社会资源占有的不平等。本文认为城市规划应在尊重这一规律的前提下,采用大混居、小聚居等方式实现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单位社区杂化过程与城市性的构建 [J].
塔娜 ;
柴彦威 ;
刘志林 .
人文地理 , 2012, (03) :39-43
[2]   过滤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单位社区变化研究 [J].
塔娜 ;
柴彦威 .
人文地理, 2010, 25 (05) :6-10
[3]   从单位社区到城市社区的演替:北京同仁堂的案例 [J].
张纯 ;
柴彦威 ;
陈零极 .
国际城市规划, 2009, 24 (05) :33-36
[4]   地理学视角下的城市单位:解读中国城市转型的钥匙 [J].
柴彦威 ;
张纯 .
国际城市规划, 2009, 24 (05) :2-6
[5]   中国城市单位社区的残留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J].
张纯 ;
柴彦威 .
国际城市规划, 2009, 24 (05) :15-19
[6]   城市社区异质性与邻里社会资本研究 [J].
李洁瑾 ;
黄荣贵 ;
冯艾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5) :67-73
[7]   住房商品化与中国城市阶层空间分布的重构 [J].
张雪筠 .
理论与现代化, 2005, (02) :69-72
[8]  
调解社会空间分异;实现城市规划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对悉尼UFP报告的借鉴.[J].李志刚;张京祥.国外城市规划.2004, 06
[9]   当代我国大都市的社会空间分异——对上海三个社区的实证研究 [J].
李志刚 ;
吴缚龙 ;
卢汉龙 .
城市规划, 2004, (06) :60-67
[10]   城市自治社区的定位及其特征 [J].
徐晓军 .
北京社会科学, 2001, (04) :140-145